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及中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报告利用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等提供的数据,构建了垂直专业化分工指数、GVC参与度指数、国际分工指数、产出上游度和投入下游度指数、GVC地位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分别测度了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各产业部门在国际分工的参与程度、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分工位置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出口竞争力,并将所得到的GVC系列指数与国内外经济形势及政策变化结合起来,针对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影响力和感应度、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增长、全球化与中国强起来、全球化与中国产业结构转变、“反全球化”浪潮与全球化的未来、中国在新一轮全球化中应对等焦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 参与度 分工位置 国际竞争力 影响力和感应度 逆全球化
上世纪下半页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输成本的降低,国际分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产品的生产工序不断延伸和拉长,并根据各国或地区的资源禀赋及比较优势,在全球范围内重新进行配置,给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在全球化进程中,各国贸易进出口总量以远超过GDP的速度快速增长,其中,中间投入品贸易数量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垂直专业化分工逐渐成为人类组织生产活动的新方式。弗里德曼在名著《世界是平的》中指出,以信息技术革命、贸易自由化和生产外包为标志的经济全球化,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生产率提升、贫困减少和财富增加的美好前景。但就在人们尚在为全球化大唱赞歌的同时,以近期“英国脱欧”和美国“川普新政”为标志,世界一夜之间涌现出一股“逆全球化”的新潮流,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广泛盛行,给全球化的未来带来了不确定性。全球化究竟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全球化未来将何去何从?面对不确定的全球化中国将如何应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利用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等提供的数据,侧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1)构建了垂直专业化分工指数、GVC参与指数以及国际分工指数,测度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2)构建了上游度和下游度指数、GVC地位指数测度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分工位置和地位;(3)构建了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并从传统贸易和中间产品贸易视角分析了我国各产业部门的国际竞争力;(4)基于经济空间关联视角,构建了感应度和影响力指数,分析中国经济对其他国家的感应和影响能力的变化;(5)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6)全球化与中国产业结构转变之间关系;(7)分析了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趋势以及中国经济强起来的表现;(8)最后,在对“逆全球化”现象和全球化的未来分析基础上,基于本报告研究结论对中国在新一轮全球化中的应对给出政策建议。
(作者: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执笔人:刘瑞翔、颜银根、戴枫)
刘瑞翔:中国经济全球化报告
版权声明:上海钧智律师事务所为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提供法律服务。需要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研究院所有内容或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对于不遵守本声明和其他侵权违法行为,本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版权声明: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研究院所有内容或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对于不遵守本声明和其他侵权违法行为,本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