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龙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陈志龙专栏

陈志龙:合作是处理中美经贸摩擦唯一正确选择

发布时间:2018-09-26 文章来源:新浪财经作者:陈志龙


  本文精简版原发于《人民日报》

  只要不抱有偏见,不漫天要价,尊重彼此国情、发展阶段和核心利益,坚持相向而行,总有相逢一笑泯恩怨的时刻。怕就怕在思维模式形成路径依赖,习惯性偏见作祟发酵。

  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历史或以不同的方式重演,或把我们带到似曾相识的十字路口。美国的贸易霸凌主义使双边的紧张局面在刚刚过去的中秋急剧升级,中美两个大国关系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峡口。25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纽约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就中美关系交换意见。双方认为,合作与对话将是美中双方的唯一和正确选择。

  基辛格博士是中美关系的重要开创者、建设者,是美国政坛的常青树。几年前,他在《论中国》一书的结束语曾这样写道:当年,周恩来总理和我就宣布我秘密访华的公报达成一致时曾说:“这将震撼世界。”40多年后,倘若美国和中国能够同心协力建设世界,而不是震撼世界,那将是何等大的成就啊!这表达了老一代政治家发自内心的对中美关系的弥足珍惜和隐忧。在这本书中,他语重心长地告诫说,美国和中国任何一方都很庞大,不可能任由对方支配。无论是经贸磨擦,还是历次战争或冷战冲突,双方都没有能力确保获全胜。为了两国人民,为了全球福祉,双方在重要关头都要小心翼翼地保持克制。

  几年前,他的担忧眼下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这次会见,王毅外长重申中方始终致力于发展长期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的真诚愿望,实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王毅指出,中美两国可以有竞争,但不应用冷战思维看待对方,更应防止陷入零和游戏的陷阱。基辛格博士对美中关系长远发展持乐观态度,认为双方有必要从更宽广的视角看待两国关系,就应对诸多国际地区问题和全球性挑战加强合作。他说美国内少数敌视中国的言论并非主流观点。美中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双方不能因此进行对抗,这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合作将是美中双方的唯一和正确选择。

  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中美建交近40年来,一个最重要经验是,中美合作就会双赢,对抗必然双输。这半年多来,美方执意挑起并不断升级贸易摩擦,使两国政府和人民多年培育起来的双边经贸关系受到极大损害,也使多边贸易体制和自身贸易原则受到严重威胁。中方始终保持理性、克制的态度,谈判的大门从来没有关闭。中方明确表示,“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是不得不打”,“中国人不是吓大的,中方有能力、有信心维护人民利益。”同时,奉劝美方保持冷静,通过理性建设性的态度来处理和解决有关问题。8月初,王毅外长在新加坡出席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期间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举行双边会见。双方仍然表示要继续共同努力,管控分歧,解决问题,引导中美关系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9月24日,中方发布《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的白皮书,以大量事实和数据对中美经贸关系进行发系统的回顾,佐证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白皮书鲜明阐述中方原则立场、推动问题合理解决的诚意和保持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维持多边贸易体制的决心和意志。

  过去三十多年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呈现加速特征。中美经贸关系得到了长足发展。就中美两大经济体而言,美国给开放的中国提供非常重要的东西——全球最大的外部需求(订单),以美国为主的海外市场在过去三十年间支撑着中国的投资拉动和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而中国相应给了美国大量的实惠——物美价廉MADE IN CHING的便宜货,满足储蓄甚少余钱不多吃光花光的美国消费者,以及大量贸易盈余形成的国外资本,在美国国内储蓄严重短缺情况下支持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2017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到5837亿美元,是1979年建交时的233倍。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中美经贸合作是双赢关系,绝非零和博弈,既促进了中国经济和进一步的对外开放,也使美国企业和民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长期以来,美国纵容过度消费,并在资产和信贷泡沫上挥霍其储蓄资源,相对应的是中国的巨大产能。中国巨大的产能和过剩的金融资本都可以源源不断地输入美国。当代的国际贸易是基于分工和产业链、价值链因素,早已告别了一百多年前的乾隆和马戈尔尼时代的不平等对话。而美方却“委屈”地把因自身竞争力丧失造成的包括就业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归罪于中国的不公平贸易和由此造成的贸易顺差,美国国内有些人意识形态的偏见已深入骨髓,“睡不着觉怪床歪”也不是一天了。

  客观地看来,过去40年间,中美两国形成了这样一种分工,美国主要是消费,中国主要是生产。中国以出口和投资引领型增长走出了一条独特道路:以终极生产者来满足西方世界的终极消费。由于两大经济体的增长模式紧密相连并互补,中美经济关系形成了强有力的相互依赖关系。美国有中国最大的外需订单,中国有源源不断的价廉物美的商品和大量贸易盈余提供的廉价资本。以中国为中心的低成本亚洲供应链充分满足了美国消费者,中国生产满足着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群体,中国在抑制美国通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即使美国提出要让制造业重返。但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美国不可能让所有的中国制造重回美国,中国的比较优势仍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存在。

  40年间,中美两国的共同繁荣进步使得这一相互依赖的关系越来越难以摆脱。几十年的风雨历程说明,基于共同利益的大国经贸关系是可以做到和而不同、实现互利共赢的。中美在经贸关系、资本流动、债权债务上有很强的互补性和不可替代性,双方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有学者将中美两国在经济上这种相互补充、深度嵌套、深度融合的经济关系称为“中美国”模式,这本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但其国内一些利益团体的思维模式形成的路径依赖和习惯性偏见,不断挖坑一步步激化矛盾和冲突,并引向了当前复杂的局面,以至中美之间的相互依赖正在进入一个日趋不稳定的阶段。

  中美最近的烦恼让美国商界和投资界倍为关切。一年一度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两位智慧老人也就此发表感言。88岁的巴菲特说,美国和中国将是全世界最大超级大国及超级经济体,这种状况会持续长存。我们有很多共同的兴趣及利益,两个最聪明、最具智慧的国家,绝对不会做一些非常愚蠢的事情。94岁的芒格说:两个国家都是非常进步的国家,当然中国的进步在经济上是无法比喻的,非常不可忽视。中国的储蓄数字也是非常惊人的。中国是我们非常尊敬的,有坚强实力的国家,特别是储蓄率……我们两个国家相处得其实不错,我们两个国家也都是非常具有智慧的。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一件事是彼此之间发生(兄弟)阋墙的事情。这与基辛格先生所说的“倘若美国和中国能够同心协力建设世界,而不是震撼世界,那将是何等大的成就啊!”这些话,都表达了致力于中美两个大国关系建设性发展的老一代人发自内心的期盼。

  中美两国的大国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些经历过中美关系近半个世纪风云变幻考验的杰出政治家、投资家深知两个大国关系的极端重要性,他们的话蕴含着大国关系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历史逻辑,这是两国关系中弥足珍贵的基因,值得永续传承和珍惜。中美两国是过去40年间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推动者和建设者,当然也是直接的利益攸关者。作为经济全球化中的两个重要引擎,如果平衡被打破,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则难有赢家,双输概率更大。不仅两国各自的经济利益受损,整个国际贸易规则和经济全球化进程都会因此而倒退。中美关系处在重要的历史峡口,解铃还需系铃人,直面现实、尊重历史、遵守规则、对等谈判、有商有谅,解决问题是正途,大国经贸关系还是要算大帐,不搞贸易霸凌主义,不搞商业讹诈,不搞“胆小鬼”游戏,只要真诚坦荡、光明磊落、相向而行、规则透明,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双方都要冷静和克制,要小心谨慎,避免掉入塔西佗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之中,一旦进入这种螺旋式强化,极易形成一个悖论,即在双方最需要沟通对话的时候,双方自愿放弃了危机处理机制。

  大国关系,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两国元首海湖庄园会谈后,有一个重要论断,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大国关系,我们有一千个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而没有一个理由把它搞坏。面对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增多的国际形势,中美两国要加强沟通对话。过去几十年间,中美大国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风雨历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我们要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要防止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引发大国关系的全面回撤和倒退。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中方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但谈判和对话的大门敞开着,前提是要有真诚的意愿和卓越的政治行动力,相互尊重彼此的价值观、相互平等言而有信,不能以关税大棒相威胁,不能以牺牲中国发展权利为代价。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随着中国成为一个经济大国和塑造全球政治秩序的重要力量,中美关系成为世界和平的核心要素。他在书中表露出很多的担忧,中美关系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在地缘政治和重大争端发生后的危机处理机制。中国要谨防可能的陷阱,认真做好自己的事。任何一方都很庞大,冲突的升级会把我们带向哪里?要考虑到万一稍有不慎,庞大的机器失去控制迎头相撞会把世界变成什么样子。

  太平洋足够宽广,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无论是经贸关系的冰释,还是战略互信的伙伴关系的再造,中美两个大国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从维护两国人民共同利益和全球经贸规则的角度,再平衡和重建信任的相边关系来说是唯一持久的特效药,它需要极大的真诚、耐心、强大的意志力和包容度。只要不抱有偏见,不漫天要价,尊重彼此国情、发展阶段和核心利益,坚持相向而行,总有相逢一笑泯恩怨的时刻。怕就怕在思维模式形成路径依赖,习惯性偏见作祟发酵。一旦一种观念和模式被固化,就越来越难以打破。相互竞争的阵营通过自定义来自我加强这种认识,就会使矛盾和分歧不断加大。因此,双方都要小心谨慎,否则极有可能把自己推入自我强化、自我实现的预言。
版权声明: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研究院所有内容或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对于不遵守本声明和其他侵权违法行为,本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