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要求提高经济发展的包容性,金融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和资源错配要求进一步推进金融深化,这两大问题融合在一起的答案便是发展普惠金融。当前中国的普惠金融存在着模式漂移和供给不足等问题,理论层面的研究也相对滞后,需要金融发展理论、金融伦理学、机制设计理论等传统理论的融合。理论概念的界定是前提。普惠金融首先是"金融",要遵从金融的基本规律,同时在覆盖范围上要"普",在资金价格上要"惠"。本文在一个标准的金融企业生产环境下构建了普惠金融的生产函数,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技术可能性曲线和社会福利曲线,分析了发展普惠金融对社会福利的改进效应。在解决思路方面,本文提出要从组织机制、金融科技、人力资源等几个层面,全力提升发展普惠金融的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普惠金融; 模式漂移; 混合品; 可能性曲线; 供给侧改革;
关键词:普惠金融; 模式漂移; 混合品; 可能性曲线; 供给侧改革;
版权声明:上海钧智律师事务所为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提供法律服务。需要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研究院所有内容或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对于不遵守本声明和其他侵权违法行为,本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