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宏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丁宏专栏

丁宏、汤晋:南京自贸片区: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发布时间:2019-10-09 文章来源:南京日报作者:丁宏、汤晋


2019年8月2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其中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承担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示范区和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的重任。南京片区的设立,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南京的高度信任,对于南京在新时期更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深度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具有里程碑意义。

战略定位

形成可供复制推广的制度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G20峰会上两次提出中国将新设一批自由贸易试验区。本轮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国际经济政治形势下,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发展大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筑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

本轮新设立的自贸试验区,3个处于沿海地区,3个处于沿边地区,实现沿海地区全覆盖和沿边地区重点突破,进一步完善了我国“1+3+7+1+6”自贸试验区雁阵布局,对于促进陆海联动、东西双向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具有重要作用。6个自贸试验区承担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差别化改革试点任务,其中江苏着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南京片区在此定位下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示范区和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为南京赋能实体经济,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更好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自贸试验区是制度创新的高地,而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南京片区肩负为我省乃至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推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能否围绕国家战略找准先行先试的突破口,形成可供国务院复制推广的制度经验,是检验南京片区建设成效的关键。南京片区有必要进行大胆创新、先行先试,通过试错和风险压力测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成为接轨国际经贸规则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制度创新突破口

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示范区、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

自贸试验区重在制度创新,南京片区制度创新的重点领域及主要突破口有以下方面——

在聚力自主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国际重要创新策源地、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先导区方面有所突破。探索改革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流程和方式,重点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探索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产权交易机制,建立健全科技成果市场定价机制,打造完整的技术转移服务链。探索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打造高水平开放创新载体,形成科技创新“强磁场”,集聚高端国际创新资源。探索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机制,推进职务发明创造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

在突出“两城一中心”、加强产业政策创新、鼓励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培育产业地标集群、建设迈向国际价值链中高端的现代产业示范区方面有所突破。围绕集成电路产业,探索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打造高水平公共研发服务平台,破解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卡脖子”问题。围绕生命健康产业,探索创新重大医疗设施和创新药物审批流程,开展前沿生物技术研究,探索生物医药新型监管模式,打造国家级健康服务先行区。围绕新金融产业,探索吸引外资金融机构投资新举措,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和债券、股权融资支持工具试点,探索金融科技发展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新途径,实现金融、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

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全球化、推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建成积极服务多重国家战略的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方面有所突破。探索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发展离岸贸易、跨境电商等贸易新方式新业态,提升贸易通关便利化水平。进一步减少或取消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外商投资准入限制,制订具有南京特色的外商投资促进政策。探索实施境外投资管理新模式,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建设好“一带一路”交汇点,积极服务多重国家战略。以宁淮特别合作区建设为突破口,探索自贸区飞地经济合作新模式,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新高地。

在对标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方面有所突破。围绕“2330”改革目标,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区域评估、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数字化联合图审、信用承诺制等试点走在全省前列;强化法律保障,推进江北新区法治园区建设,创新国际商事仲裁调解机制,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与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探索市场主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和责任追溯制度建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探索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开展职业资格国际互认,放宽紧缺专业人才条件限制,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打造国际人才集聚试验区。

建议

进行差异化特色化集成式制度创新,增创竞争新优势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推动新时期南京片区高质量发展。

一是争取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南京片区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意见,赋予江北新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

借鉴上海出台《关于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做法,争取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明确南京片区(江北新区)作为全省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试验田,在经济调节、行政审批、规划制定、综合执法等方面对南京片区加大放权力度,省级能下放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原则上依法授权或委托南京片区实施;需要国家授权的先行先试重大改革举措,由省有关部门和南京共同向中央部委争取出台专项支持政策。

二是深度学习国际经贸高规则新标准,针对南京片区建设目标与存在短板,进行差异化特色化集成式制度创新。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对标国际最高标准、世界最好水平,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拓展,聚焦打造国际创新策源地、前瞻性先导性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高地、健康服务先行区等南京片区有基础、对全省全国有引领示范意义的重点领域,进行管理流程再造和系统集成创新,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衔接的制度体系,取得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服务全国改革开放大局。

三是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总部企业向南京片区集聚,探索实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打造世界级科创高地和产业高地,增创竞争新优势。

把高质量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创新引领,着力提高经济密度、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能力,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金融等领域重大项目和平台优先在南京片区布局,对关键产业和急需人才实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打造世界级前沿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创新发展新动能。完善总部经济促进政策,吸引更多总部企业在南京片区设立全球和地区总部以及决策中心、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打造江北总部经济集聚区。加快建设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等关键功能性支撑平台。

四是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提升南京片区高品质国际化城市功能,打造新时代自贸试验区新形象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先行示范区。

推进南京新主城和自贸试验区建设融合发展,强化“多规融合”理念,立足生态优先、多规合一,加强基础地理、建筑、地下管线等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基础BIM/CIM平台,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着力构建产城深度融合发展的未来城市空间格局。加快布局云计算、物联网、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以“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提升南京片区智慧化智能化水平。突出长江大保护,全面提升南京片区生态环境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窗口。拓宽国际优质资本进入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园区建设、城市管理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渠道,提升南京片区高品质国际化城市服务功能。

五是加强多层次联动发展,促进区域创新要素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有效提升南京片区的集聚力、辐射力和影响力。

发挥自贸试验区、国家级新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区”叠加优势,探索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制度,形成一批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改革创新成果,推动三区实现有机衔接和互融互促。以制度对接、平台融通、产业互动为重点,加强南京片区和周边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各类经济功能区联动发展,在开放程度高、体制机制活、带动作用强的区域建设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放大辐射带动效应,建成未来自贸试验区扩区的基础区和先行区。定期总结评估南京片区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开放、人才流动、风险管控等方面的制度经验,制定推广清单,优先在南京市域推广实施,带动全市全省共享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主动对接上海(含新片区)、浙江自贸试验区,探索与安徽相应区域建设自贸试验区协作发展区,加强长三角区域自贸试验区之间相互借鉴和合作互补,共同打造一体化程度高、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长三角自贸试验区群。
版权声明: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研究院所有内容或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对于不遵守本声明和其他侵权违法行为,本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