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建:我国加工贸易的几个变化趋势

发布时间:2024-12-09 文章来源: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作者:逯建


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最主要的一种贸易类别。加工贸易分为来料加工、进料加工、来件装配﹑出料加工和补偿贸易等方式。其中最常见的是来料加工、进料加工贸易,在海关统计中有明确的贸易方式分类,实际贸易比较常见。其他贸易方式要么没有明确的统计,要么很少实际发生。加工贸易与通常所说的“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中小型补偿贸易)存在一定的区别,其中“三来一补”中的来样加工属于一般贸易的类别。


加工贸易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它曾一度构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初始的形象——中国企业接到外国的订单和原材料,进行生产或装配,再交给外国厂商由外国厂商进行销售。这种生产经营活动缺乏计划安排的自主性,也缺乏销售的环节,因此同等情况下利润附加值会相对偏低。但加工贸易因其订单稳定和负责的环节较为简单,也能为企业带来稳定的利润。不过,通过对我国海关数据的分析,能发现我国加工贸易正在逐渐发生着变化。


一、我国加工贸易的几个变化


第一,改革开放开始至2014年,中国的加工贸易的总额都在快速增长,2014年加工贸易总额达到14083亿美元,之后加工贸易总额保持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水平。由于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在不断增长,因此加工贸易总额占贸易总额的比重早在1998年就达到了峰值53.4%。之后加工贸易的占比一路下降,2023年加工贸易的占比为25.2%。


图1 中国加工贸易的历年变化


第二,我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如日本、美国、德国、法国等有20%-30%之间的加工贸易占比,但对百慕大、开曼群岛、马绍尔群岛等避税天堂等国家地区的加工贸易的比例大于50%。2023年我国出口产品中珍珠宝石、机电产品、车辆航空器船舶以及钟表乐器也有较大比例是加工贸易,其中珍珠宝石的出口加工贸易占比高于60%。与2015年相比,加工贸易占比大于30%的行业减少了矿产品、塑料橡胶、木浆及造纸等相对初级的产品。2023年进口产品中陶瓷产品和电子机械产较多采用加工贸易,与2015相比占比大于30%行业减少了塑料橡胶、皮革制品以及纺织等行业。


第三,近10年来中国各省的加工贸易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广东省曾一度是加工贸易占比最多的省份,但近10年加工贸易金额发生了十分明显的下降,上海、江苏、天津的加工贸易的金额也发生了下降,(但江苏的加工贸易占全国加工贸易的比重有所上升)。四川、重庆、河南、陕西、江西等中西部省份的加工贸易金额及占比却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增加。


表1 各省市区2012年、2023年加工贸易金额及占比


二、我国加工贸易占比下降的原因探析


中国对外贸易的总额在不断增加,但加工贸易的总额并没发生增长,占比反而不断下滑,这一现象反映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出现了一定的结构性变化。虽然明确地找到产生这一现象的明确证据比较困难,但通过访谈调研,我们还是能总结概括出导致中国的加工贸易出现如此变化的几条原因:


其一,随着中国产品的技术成熟,中国的供应链已比较完善,改革开放初期外国采购商需要指定中国加工企业的进口原材料,但当前中国的企业已能做出同等质量的产品,且国内采购还相对更加便宜,因此大多数企业不用选择在国外采购原材料,贸易方式因此变成了一般贸易。由于“一进一出”都属于加工贸易,因此加工贸易的进口额和出口额出现了同向回落。


其二,相对于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缺乏贸易的自主性,原材料的采购和商品的销售也由外国企业掌握,因此国内企业只是贸易的“代工厂”,贸易的利润不会太高。在低劳动力成本时代中国能借助人口红利完成加工贸易,但随着中国用工成本的不断增加,低附加值的对外贸易模式逐渐不适合继续扩大发展,加工贸易因此出现了相对下降。而进料加工因企业拥有对进口产品的处置权,因此在当前自然比来料加工贸易有更大的量值和交易频次。


其三,尽管中国各地的劳动力成本都出现了上升,但考虑到沿海和内陆地区存在的收入差距,有些加工贸易仍不失为内陆地区扩大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加工贸易往往伴随着产业转移,产业若从沿海向内陆地区转移,中西部一些省区就会出现加工贸易的增加,这对于中国稳定对外贸易和中西部扩大对外贸易有很大好处。若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则其他国家的加工贸易金额就会出现快速增长。


三、我国加工贸易变化带来的启示


加工贸易总额稳定、占比下降的事实,说明中国对外贸易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需要正视中国对外贸易正在发生着转型,受国外采购商的定制化生产、不负责销售甚至没有品牌的对外贸易类型正在逐渐“变小”,中国的对外贸易正在变得更加自主。因此,我们应对中国现阶段的对外贸易的基本特征有更清晰的认识,中国的对外贸易正在逐渐摆脱低附加值的特征,中国制造也已不用再被诟病为低技术或低质量。


中国加工贸易的变化也与中国对外贸易的产品结构有较强的关联。中国的出口产品早已从日常生活的简单手工艺商品升级为机电、仪器、车辆等占据较大比例的复杂产品,相对应的农产品、工业原材料等成为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从进口到出口产品这一更长的生产环节也侧面印证了,中国的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促进了一般贸易方式转型发展。


当前,中国各地普遍出现了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需要转移的压力。沿海地区部分省区的对外贸易正经历着更大的转型升级压力。此时内陆地区若能抓住机会转移一定的加工贸易,并以此为基础拓展其他的贸易方式,不啻于是启动当地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机会。但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加工贸易增加较快的内陆省区同样需要制定对外贸易快速升级转型的规划,以确保对外贸易能在长期保持稳定的增长。


加工贸易的订单相对下降,并不是意味着订单不再重要,而是说随着加工贸易的相对变小,订单从加工贸易转变到了其他的贸易方式,生产制造企业因此受到了更少的限制。在全国各地都在努力发展外贸、促增长的大背景下,全力拼生产、抢订单仍是外贸的重中之重。虽然加工贸易相对变小了,但中国的外贸应该要有更好、更高质量的发展。


逯建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版权声明: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研究院所有内容或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对于不遵守本声明和其他侵权违法行为,本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