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偏低,并且传统服务业的比重较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针对这个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日前,记者就现代服务业的内涵、战略意义及其发展问题采访了南京大学刘志彪教授。
记者:请您谈一谈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及其特性。
刘志彪:现代服务业,是指那些依靠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生产者提供中间投入的知识、技术、信息密集型服务部门,其核心是现代生产者服务,特别是高级生产者服务,如金融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技术与网络通信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物流服务,以及一部分被新技术改造过的传统服务等。
从产业性质看,产品具有无形态性、中间消耗性以及经验性商品而非搜寻性商品的特征,是现代服务业的三个重要产业特性;从企业战略活动的方向看,随着社会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化和泛化,生产者服务逐步从企业价值链中分离出来,成为增值最大、也最具战略性的高级环节;从产业的市场结构看,由于其供给多是“量体裁衣”式的“订制化”生产,因而差异性极强、替代性较差,产业竞争呈现出垄断竞争的特征;从生产要素和产出性质看,由于其提供者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专家组,且多以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知识资本为主要投入,因而其产出中包含密集的知识要素,可以说是生产者服务将日益专业化的知识技术导入了商品生产过程;从空间载体看,生产者服务具有高度的空间集聚特性,因而是调整城市功能以及增强城市辐射功能的重要手段。
记者:您所讲的现代服务业的这些特性,使我们对它与传统服务业的区别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呢?
刘志彪:由于现代服务主要作为商品和服务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发挥中间功能,因此在经济服务化和知识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以生产者服务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越来越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导性力量。当今一些发达国家两个70%的指标便是明证:一是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服务业增加值占70%左右;二是在服务业增加值中生产者服务占70%左右。
现代服务业对于增强产业竞争力特别是制造业竞争力的作用十分明显。生产者服务原本就是从制造业中垂直分离出来的;反过来,它又以其强大的支撑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比如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新型资本(主要是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深化、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泛化,以及与制造业协同定位等支撑制造业的集聚与发展,进而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例如,上海国际家用纺织品产业园通过公共服务平台,为生产者提供行业信息发布、产品展示、创新服务、检验检测、咨询培训、低息融资等多种服务,给家纺企业安装上“腾飞的翅膀”和“聪明的脑袋”,带领家纺产业群从中低端走向高端,从传统走向现代。
记者:看来,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请您进一步谈谈哪些因素决定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刘志彪:总体上讲,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取决于经济发展总量和经济发展阶段。具体来说,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是市场化。现代生产者服务的外部化进程与专业化发展取决于市场需求的强度和实际容量。政府加快放松管制的市场化改革,也能促使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
二是物质化。如果不能物化,知识就无法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和财富。知识的物化必须通过机器设备、数据存储介质等硬件来实现。现代复杂的机器设备一方面包含了人类积累的丰富知识,另一方面又通过生产更高级的机器来实现人类知识的叠加和放大。由于知识的生产及物化在专业化分工体系中是由现代生产者服务部门承担的,所以,向商品生产部门源源不断地投入各种形式的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就成为这个部门的基本职能。
三是专业化。专业化生产者服务具有报酬递增的规模经济性,同时还有利于实现专业化分工效应。与垂直一体化的内部生产相比,专业化生产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也更具有竞争优势。现代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中的“外包”,就是基于竞争压力和充分运用比较优势作出的理性选择。战后大多数发达国家通过不断完善市场规则、降低交易费用,促进了生产者服务的专业化发展。而我国目前由于市场信用差、交易费用高,缺乏分工协作等现代意识,许多生产者服务都是由企业内部自行提供的。
四是标准化。只有实现服务技术和产出的标准化,服务企业才会更容易实现复制式扩展,取得规模经济效应,实现从依赖个人经验的作坊式生产向社会化大规模生产的转变。例如,麦当劳做成了标准的大规模连锁企业,而很多美誉度、知名度极高的中餐却因未能标准化而只能长期维持单体店规模。这个对比案例是很有说服力的。
五是迂回化。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过程的迂回化特征和智力资本在其中的巨大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举例来说,相对于用简单工具建设道路而言,通过使用高级机械和测量设备来建设高速公路,就是迂回化生产。生产过程越是迂回化,产业链就越长,附加值就越高;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越大,作为中间投入的生产者服务也就越重要。而生产者服务正是把智力资本引入商品生产部门的通道和飞轮。
六是信息化。信息产业发展本身就代表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及其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正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因为信息化既可以创造对服务业的巨大市场需求,又可以显著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技术水平,改变现代产业竞争的基础。
记者:对于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刘志彪:首先,树立服务是生产性劳动的观念。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提供服务是非生产性劳动。而现代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清楚地表明,服务也具有生产性,而且在当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其次,深化对资本的认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决不单指传统意义上的物质资本,还包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技术资本。忽视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技术资本的国家,就无法大规模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三,打破行政垄断。我国发展现代生产者服务业的主要障碍,在于交通、流通、金融和通信等领域存在的行政垄断。国外经验表明,放松管制、降低产业进入壁垒、引入市场机制、强化竞争会显著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第四,构建专业化分工体系。要通过各种举措引导企业实行主辅业分离,其中最根本的是强化企业的竞争。只有竞争,才能真正推动企业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落后观念,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效应来降低成本。
第五,制定适宜的发展政策。比如对高科技企业,在注册和上市方面应放宽对其物质资本的限制条件;在财税方面应允许其提足进入成本的研发费用和培训费用。
第六,应加大对生产者服务活动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服务业集聚式发展。
第七,应加大服务业的开放力度,如通过引入竞争打破服务业的行政垄断,通过开放引进国内紧缺的关键性人才,促使有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走出去”等,积极利用国际市场培育竞争优势。
《人民日报》 (2005年12月09日 第15版)
记者:请您谈一谈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及其特性。
刘志彪:现代服务业,是指那些依靠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生产者提供中间投入的知识、技术、信息密集型服务部门,其核心是现代生产者服务,特别是高级生产者服务,如金融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技术与网络通信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物流服务,以及一部分被新技术改造过的传统服务等。
从产业性质看,产品具有无形态性、中间消耗性以及经验性商品而非搜寻性商品的特征,是现代服务业的三个重要产业特性;从企业战略活动的方向看,随着社会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化和泛化,生产者服务逐步从企业价值链中分离出来,成为增值最大、也最具战略性的高级环节;从产业的市场结构看,由于其供给多是“量体裁衣”式的“订制化”生产,因而差异性极强、替代性较差,产业竞争呈现出垄断竞争的特征;从生产要素和产出性质看,由于其提供者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专家组,且多以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知识资本为主要投入,因而其产出中包含密集的知识要素,可以说是生产者服务将日益专业化的知识技术导入了商品生产过程;从空间载体看,生产者服务具有高度的空间集聚特性,因而是调整城市功能以及增强城市辐射功能的重要手段。
记者:您所讲的现代服务业的这些特性,使我们对它与传统服务业的区别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呢?
刘志彪:由于现代服务主要作为商品和服务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发挥中间功能,因此在经济服务化和知识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以生产者服务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越来越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导性力量。当今一些发达国家两个70%的指标便是明证:一是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服务业增加值占70%左右;二是在服务业增加值中生产者服务占70%左右。
现代服务业对于增强产业竞争力特别是制造业竞争力的作用十分明显。生产者服务原本就是从制造业中垂直分离出来的;反过来,它又以其强大的支撑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比如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新型资本(主要是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深化、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泛化,以及与制造业协同定位等支撑制造业的集聚与发展,进而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例如,上海国际家用纺织品产业园通过公共服务平台,为生产者提供行业信息发布、产品展示、创新服务、检验检测、咨询培训、低息融资等多种服务,给家纺企业安装上“腾飞的翅膀”和“聪明的脑袋”,带领家纺产业群从中低端走向高端,从传统走向现代。
记者:看来,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请您进一步谈谈哪些因素决定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刘志彪:总体上讲,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取决于经济发展总量和经济发展阶段。具体来说,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是市场化。现代生产者服务的外部化进程与专业化发展取决于市场需求的强度和实际容量。政府加快放松管制的市场化改革,也能促使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
二是物质化。如果不能物化,知识就无法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和财富。知识的物化必须通过机器设备、数据存储介质等硬件来实现。现代复杂的机器设备一方面包含了人类积累的丰富知识,另一方面又通过生产更高级的机器来实现人类知识的叠加和放大。由于知识的生产及物化在专业化分工体系中是由现代生产者服务部门承担的,所以,向商品生产部门源源不断地投入各种形式的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就成为这个部门的基本职能。
三是专业化。专业化生产者服务具有报酬递增的规模经济性,同时还有利于实现专业化分工效应。与垂直一体化的内部生产相比,专业化生产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也更具有竞争优势。现代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中的“外包”,就是基于竞争压力和充分运用比较优势作出的理性选择。战后大多数发达国家通过不断完善市场规则、降低交易费用,促进了生产者服务的专业化发展。而我国目前由于市场信用差、交易费用高,缺乏分工协作等现代意识,许多生产者服务都是由企业内部自行提供的。
四是标准化。只有实现服务技术和产出的标准化,服务企业才会更容易实现复制式扩展,取得规模经济效应,实现从依赖个人经验的作坊式生产向社会化大规模生产的转变。例如,麦当劳做成了标准的大规模连锁企业,而很多美誉度、知名度极高的中餐却因未能标准化而只能长期维持单体店规模。这个对比案例是很有说服力的。
五是迂回化。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过程的迂回化特征和智力资本在其中的巨大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举例来说,相对于用简单工具建设道路而言,通过使用高级机械和测量设备来建设高速公路,就是迂回化生产。生产过程越是迂回化,产业链就越长,附加值就越高;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越大,作为中间投入的生产者服务也就越重要。而生产者服务正是把智力资本引入商品生产部门的通道和飞轮。
六是信息化。信息产业发展本身就代表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及其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正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因为信息化既可以创造对服务业的巨大市场需求,又可以显著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技术水平,改变现代产业竞争的基础。
记者:对于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刘志彪:首先,树立服务是生产性劳动的观念。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提供服务是非生产性劳动。而现代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清楚地表明,服务也具有生产性,而且在当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其次,深化对资本的认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决不单指传统意义上的物质资本,还包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技术资本。忽视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技术资本的国家,就无法大规模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三,打破行政垄断。我国发展现代生产者服务业的主要障碍,在于交通、流通、金融和通信等领域存在的行政垄断。国外经验表明,放松管制、降低产业进入壁垒、引入市场机制、强化竞争会显著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第四,构建专业化分工体系。要通过各种举措引导企业实行主辅业分离,其中最根本的是强化企业的竞争。只有竞争,才能真正推动企业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落后观念,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效应来降低成本。
第五,制定适宜的发展政策。比如对高科技企业,在注册和上市方面应放宽对其物质资本的限制条件;在财税方面应允许其提足进入成本的研发费用和培训费用。
第六,应加大对生产者服务活动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服务业集聚式发展。
第七,应加大服务业的开放力度,如通过引入竞争打破服务业的行政垄断,通过开放引进国内紧缺的关键性人才,促使有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走出去”等,积极利用国际市场培育竞争优势。
《人民日报》 (2005年12月09日 第15版)
版权声明: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研究院所有内容或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对于不遵守本声明和其他侵权违法行为,本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