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产业体系
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以下简称“四位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显然,在四位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中,实体经济是纲,是目标,是导向,任何脱离发展实体经济轨道、使虚拟经济自我循环的资源配置状态,都会影响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都需要大力纠偏。科技创新是实体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驱动力。现代金融业不仅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成长的血液系统,也是知识经济时代支撑科技创新的风险资本来源。至于人力资源,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各行各业都需要的第一生产力。从要素投入角度定义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目标
过去我们讲建立现代产业体系,都是从各个产业自身重要性和特性上来定义的,如在作为发展中大国的经济语境下,现代产业体系在我国是指全面构建比较稳固的现代农业基础,比较发达的制造业尤其是高等级的装备制造业,以及门类齐全、迅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总体要求是技术进步不断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十九大报告独辟蹊径,创造性地在三次产业之外,从要素投入的角度,定义了下一步发展我们所需要建设的产业体系目标。这是一个重要且具有建设性的概念创新。
可以清晰地看出,建设四位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的愿景及其基本特点如下:
- 吸收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精华,强调增长要更多地发挥高级生产要素的协同作用,而不是孤军奋战。过去我们在全球价值链底部进行国际代工,拼的是要素成本低,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现在我国的人口红利已经基本消失,各种要素成本上升迅速,因此产业发展就要更多地依靠生产率提高,依靠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源,把“汗水经济”转变为人力资源驱动型的“智慧经济”。
- 强调国民经济中的投入要素最终必须落实在强壮实体经济上,注重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均衡关系。这是建设四位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的真正含义。过去的发展,资源较多地流入虚拟经济领域,脱离、违背了虚拟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和原则。对产业发展的结构进行纠偏,就是要想方设法把资源重新引导和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去。
- 不仅要鼓励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而且要用现代金融机制支撑科技创新,用风险资本等直接融资机制支撑现代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的主旨演讲中,多次提及科技革命和科技创新,强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将深刻地改变增长动能。抢抓机遇,加大创新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主要靠现代金融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发展。
版权声明: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研究院所有内容或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对于不遵守本声明和其他侵权违法行为,本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