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8—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到,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就这个角度邀请专家对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行分析解读。
以下为文字版:
刘志彪 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
会议强调,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重在突破供给约束堵点,重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这就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重点方向上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已经从过去的“三去一降一补”转为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中美贸易战和新冠疫情蔓延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表现为韧性十足,但是也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大问题。尽快形成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是应对外部环境变换后出现的上述三大问题的根本之道。建设国内强大统一市场不仅有助于形成国内价值链,畅通国内大循环,并用内需市场链接和驱动国际市场,而且可以形成价值两个环节的“链主”治理格局,自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经济联系,还可以以国内巨大市场的吸引力诱导和促进技术创新,突破供给的技术约束堵点。因此,尽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所需要的国内统一大市场,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发力点,应该通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政府职能改革,创造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制度条件。
申斯春 江苏省委研究室
给就业结构开个天窗
(1)支持灵活就业。在社保上对缴纳养老和医疗保险困难人员,政府给予适当补助。(2)挖掘孙管干部潜力。婴儿潮变成退休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陆续退休,这部份人身体好,收入不低,文化层次也可以。政策上应鼓励退而不休,收入部分少缴或免缴所得税。(3)增加公益岗位。比如增设非营利社区医疗机构,以提供就业机会,服务社区为目的。(4)开拓跨区域就业渠道。利用东西援助,南北挂钩,对口帮扶创建开发区,在梯度转移特色产业中增加技术服务岗位,类似七八十年代苏南聘请上海“星期六工程师”。(5)复活传统手工业。江苏历史上手工业作坊有60万家左右,现在利用智能化复活传统手工业,像徐州马庄香包得到了习总书记捧场,一下子就火了。希望各地都能给手工捧场,让老百姓不出门也能挣点钱。
陈志龙 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高级记者、财经专栏作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房地产问题是当前结构政策必须面对的痛点和堵点,经济的弱景气区间,任何国家由于货币信贷规模过大推动资产价格的异常上涨都是值得关注的风险讯号,房地产泡沫可能成为威胁金融安全的最大“灰犀牛”。当前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已经是20年前的20倍,房地产问题本质是阶段性增长方式和发展路径的折射,是居民分享改革红利的货币和财富的重要载体,也是畅通内循环的财富之源。长期以来,房地产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型链接型变量,巨大的流动性诱发资产价格泡沫,而信用风险、影子银行风险、房地产风险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又相互交融,在金融房地产化过程中积累形成了系统性金融风险。房地产是高杠杆资金密集型市场,且房地产风险具有高关联性和强传导性,其“多米诺骨牌”效应对总量百万亿级的宏观经济体量必然会造成伤筋动骨的伤害,甚至会使整个经济陷入难以收拾的通缩螺旋。房地产市场是要靠信心维持其流动性,如果预期逆转流动性速冻,市场会瞬间转向。所以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预期性非常重要。对房地产问题,宏观政策的目标要坚定,但步骤和策略上还是要分步实施稳妥推进,政策要有系统思维,把握好时、效、度的平衡。
唐龙 重庆科技学院
完善结构化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与政策,畅通政策传导效应与效率。第一,调整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市场相互促进中的资金循环结构。通过研究与制定扼制金融投机与大企业“脱媒”行为相互交织、特大企业利用低成本融资优势将资金用于金融投机而非生产力提升的政策,降低整体社会的投机动机和赌博式经济行为,在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的前提下尽可能提升资源要素配置效率。第二,以实现包容性发展和共同富裕为目标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升社会边际消费倾向,增强经济供求适配力。抑制企业不同管理层级间收入分配不合理拉大对劳动价值和劳动者积极性的打击。探索成立劳动者合作发展基金,通过规范运行与管理使之在增加收入、解决就业、让劳动者分享新经济发展收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依托长期责任资本、普惠金融、三次收入分配结构优化等措施赋予落后地区、社区、产业和居民更多发展机会,帮助其主动和积极融入经济新秩序。第三,在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中,基于创新发现新市场、推动要素市场国际化与适应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等目标,完善可持续、有韧性的结构化经济增长政策。重点探索增强财政、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结构优化良性互促的体制机制改革。
陈东 安徽工业大学
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主体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被称为市场经济的毛细血管。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就要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畅通经济运行毛细血管。当前,中小企业外部发展环境异常严峻,迫切需要政策来协助渡过难关,扶上马、送一程。当前虽然各项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较多,但存在着针对性不强、科学性不足、部门分散“撒胡椒面”、以及申请繁琐门槛高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结合当前的形势,重新梳理提升政策,保证科学性、避免随意性、提高实用性。在政策出台和修订过程中,要积极听取中小企业的意见。政策出台前,重点政策广泛咨询,专业政策定向咨询,一般政策个别咨询,不走形式。调查走访要沉下去,范围要广,访谈要实,对象要有代表性,敢于听真话,寻实情,不怕杂音。要注重政策的精细化差别化。注重区域、行业、环境等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不浮于表面,补齐短板、拉长长板、熨平环境冲击,多手并举,精准施策,切实让政策能到达最需要的企业手中。在政策落实过程中,要畅通评估反馈机制。提升科学规范的第三方评估的话语权,避免效果自我表扬,避免执行“空转走偏”。购买第三方评估服务要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科学化、去利益化,并进入各级政府高质量考核的指标体系,让评价具有权威性、有效性、约束性。要落实容错机制。在加大监督的背景下,让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敢去探索创新,而不至于不作为。
闫浩 江苏省企业信息化协会
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是重要一环。
党中央提出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并且把“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补链强链、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的重要途径,这也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础工程。
专精特新企业在“缝隙市场(利基市场)”寻求出路的营商模式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模式应该是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小巨人等等,这就需要将有限的资源聚焦在一个细分领域不断深耕,专注在细分领域建立竞争优势。目前我国的宏观政策环境具有鼓励企业做大的倾向,建议各级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给具有专精特新潜质的中小微企业留下发展空间。
专精特新企业需要工匠精神的代际传承,这就需要企业具有长寿命周期。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寿命短的难题,一方面需要政府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需要大力培育优秀企业家群体,解决中小微企业缺乏管理团队、组织理性与组织能力的三无状况,促进中小微企业完成从机会成长到组织成长,从个人能力到组织能力的转型升级,用战略思维和组织理性推动企业行稳致远,做优做强。
最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职业本科纳入现有学士学位工作体系,两者学士学位证书格式一致且价值等同,在就业、考研、考公等方面具有同样效力,这对解决制造业后继乏人、培养高素质的工匠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高传胜 南京大学
在国内外形势异常复杂严峻、国内大循环至关重要的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高度重视并进一步延伸至教育、医疗、托幼、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服务领域。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治理理念,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阻碍民生服务供给的思想性与行政性障碍,才能既充分发挥市场组织、社会组织在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民生服务需求方面的积极功能与作用,又有效履行公立组织在兜底保障经济困难人群基本民生服务需求方面的有为职责。以“放管服”改革为重要手段,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实现以需求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才是解决民生服务领域“难、烦、贵”等社会问题的根本出路。民生服务实现有效供给,不仅可以缓解民众的焦虑不安情绪,让他们安居乐业,将精力更多地用在事业发展与自我价值实现上,而且有助于扩大内需,促进国内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而积极应对复杂不确定的外部环境。
徐天舒 苏州科技大学
12月10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要点应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我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挖掘内需、强化经济保障措施、优化经济运行环境四个主要方面来着手:确保经济循环畅通,需要积极消除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和短板。对于受国际供应链传导影响较大的产业,需要为相关企业设置救济护栏,由产业链“链长”(政府)协调,推动产业链“链主”(主要是产业头部企业)带领本国配套企业加快实施供应链替代方案和国产化进程。
挖掘内需,从更深层次去推进供给侧改革。利用国内庞大消费市场的潜力,利用全球供应链调整的契机,积极布局国内市场营销和国际出口。需要根据各地城镇化推进的实际状况,推出新一轮家电、通讯工具、汽车的以旧换新补贴行动和下乡行动,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强化经济保障措施,政府的着力点在于强化扶持政策。一方面要保证重点地区传统优势行业的平稳增长,保障国家战略新兴行业的重点发展,另一方面,要纾困扶困加大对高效运营或“专精特新”领域的中小企业的财政性支持力度和广度。
优化经济环境,在于建设统一的国内大市场。应该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区域一体化战略的契机,以区域内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协同、生态环境、市场体系等大型合作建设项目为抓手,创新区域养老服务、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合作机制,为企业打造国内大市场建设的基本“硬件”和基础性“软件”。
吴跃农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
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关键是在“两个为主”上毫不犹疑、全力以赴。
一是坚持基础交通建设、城市群建设为主,继续加大推进现代海陆空交通及港口物流供应链建设,继续推进和做强以中欧班列为特色的陆上丝绸之路,还要做强西部地区及向东南亚、中亚的铁路延伸和拓展东北冰上丝绸之路等海上新通道、新港口,畅通和收缩东部、中部和西部各大城市群间的地理交通空间,合理空间布局、调整和行政区划归类建构并做强中心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产业园区互相渗透交融,加快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和京津冀一体化及粤港澳大湾区的相互渗透交融,形成市场间的相互促发和比较优势下的产业布局、产业链互补效应和供应链有效配置。
二是坚持市场主体为主。资源的有效配置在于市场,更是在于占95%市场主体的民营经济,坚持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在不断增进和完善“共同富裕目标”科学分配制度安排下,充分调动和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新创造力,鼓励、倡导和保护民营制造业企业创新“智造”。鼓励市场主体尤其是龙头企业成为产业基础和产业布局的主动作为者,同时也通过普惠引导、服务和优良环境创造,促使“专精特新”企业成长。鼓励和支持民营商贸企业、民营互联网企业、平台发挥生力军作用,在制约资本无序扩张的良性引导下,做大做强,加快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线上商业新模式,鼓励并加快与国有大企业联合,形成带动传统产业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雁阵效应
于晓华 哥廷根大学
第一,三年自然灾害之后大规模出生人口开始退休,人口老龄化急速加剧。明年开始进入退休高峰期。这是所有经济问题的根本性大问题,大量人口从财富创造者转变为社会被抚养者。这会对经济造成巨大影响:包括部分传统企业无以为继,养老金不可持续,创新停滞,消费萎缩,以及代际之间对立。应采取必要措施,稳步推进延长退休。例如可以考虑实行每年延长4个月退休,到2036年延长到65岁退休。
第二,城乡差距还客观存在,城乡融合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稳步加强在县域层次的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村养老制度和养老设施的建设,激励互助养老。
邵军 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在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复杂形势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党的基本路线的高度,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领导都要把精力聚焦经济,排除干扰,杜绝形式主义。在释放市场流动性的关键环节,要坚决防止地方政府平台的无序扩张和垄断资本的野蛮生长,积极探讨从市场末端激活流动性的方法和途径,增强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在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方面,要有强大的正面與论导向。
叶茂升 武汉纺织大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重在突破供给约束堵点。这是对中美经贸摩擦将呈现长期化和复杂化的战略预判下作出的部署。在国际国内双循环战略下,国际循环发展要为国内循环畅通赢得战略时间,但长期看国内循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快国内循环建设必须打通国内循环堵点,尤其是产业链中的卡脖子问题必须通过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来破解。因此,必须加快国内核心技术领域的进口替代步伐。一是继续对有效破解国内循环堵点的专精特新企业加大政策倾向力度。通过政府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定点信贷投放,资本市场融资等多种渠道,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能力;二是加大产学研协同创新,降低企业在产品研发创新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技术风险;三是从充分发挥产业链“链长”和“链主”作用,由政府部门牵头,产业链龙头企业主导,加快全产业链协同创新,解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品市场需求不足等问题。
王思彤 江苏省统计局
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既要贯彻稳中求进的主基调,也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要始终牢记人民利益至上的执政理念,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都要把握好时度效,即把握好时机、尺度、效果。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措施,一定要从是否有利于稳定人心、提振信心、增进福祉的高度来权衡利弊,凡是能同时满足这三个目标的就可以做、大胆做、积极做,反之就要谨慎做、小心做、暂缓做。比如与住房相关的房产税征收、学区房整治、限售限购等措施,就要统筹兼顾,充分考虑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特别是要保持重大政策的连续性,避免因朝令夕改而损害群众利益,让百姓无所适从。
王建国 日本中京大学
畅通国内循环,首先要坚持市场经济导向,充分发挥各个经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挖掘、开创出更多的工作机会与就业渠道。在分配方面,首先应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大力补助因疫情而带来经济窘迫的人群,满足他们的基本经济需要。另一方面,宏观经济政策上,适于向进一步刺激对于低碳循环能有更大贡献的企业创新,将危机转化为促进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新机遇。
孙志高 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
提高产业创新组织化程度精准突破经济循环痛点堵点
产业创新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大动力,更是突破供给约束堵点、畅通经济循环的关键所在,要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全面提高产业创新组织化程度。一是坚持有限目标、重点突破,聚焦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技术、生物医药等未来风口,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性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新标志性技术成果。二是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调整优化支持企业创新转型的政策措施,加快构建以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创新体系。三是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服务主体,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依托产业联盟和技术联盟,聚焦关键技术,搭建产业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探索形成“一技术一平台一方案一服务一保障”的新型科技创新组织方式。四是深化科技创新改革,加快建立结果导向的创新投入成效评价制度,健全完善招投标信用承诺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提高科研人员在科技创新成果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五是强化产业创新资金保障,聚焦产业创新链中难度大、风险高、具有全局意义的关键环节,建立政府资金为牵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产业基金,支撑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产业化。六是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融通融合,加快培育一批精通市场和技术的科技中介、技术经纪人,畅通形成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战略通道。
缪锦春 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离不开金融运转的强烈支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指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四点建议如下:一是金融机构加大对供应链金融的开发与推广,优化与简化流程约束,在信贷环节疏通资金通道,让企业敢于开展生产活动与商业活动,弱化资产质量考核,适当提升风险包容度,并加强国有担保基金体系与信用体系建设,在金融债务纠纷与法务等方面为金融部门提供一定的背书。二是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扶持与支持。监管部门则应加大对国有大行以及九大主要股份制银行的窗口指导,不仅要有信贷新投放占比的考核要求,而且要类似房地产存量占比的正向考核要求。三是金融机构应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实现白名单制度,建立分级信贷支持政策,弱化对财务报表的授信审批运用,提升授信效率。四是正视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历史贡献与现实状况,正视房地产在内循环中的产业链中心作用。对过往形成的问题,调控有度,重在化解风险,避免对经济形成体系性破坏。金融部门应在穿透资金用途、加强售房资金专户管理的前提下,支持在建工程,不抽贷、不限贷,保障正常交房,监管部门应发挥协调作用,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张健 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由于全球疫情和结构性变局,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短期不会有根本改变,因此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不急于求成,特别是各经济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长期打算,制定和实施政策要坚持系统观念,遵循经济规律。
在当前面对的三重压力中,供给冲击更多属中短期因素,如物流供应链问题,用于强化和调控的工具较多,但需求收缩和预期转弱则存在结构性原因,需要顶层设计,从长计议。
解决需求收缩,除货币和财政政策配合发力,加大基建超前投入外,更多需要从制度上消除不能消费、不敢消费、不愿消费的各类政策限制,当前最突出的是要解决精准防疫和保持社会生活正常之间的关系。
解决预期减弱,根本还是要调动能促进经济发展,特别是投资和消费的各项积极因素,包括坚持依法治国,树立企业家信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保护私有产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