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柳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陈柳专栏

陈柳:更大力度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

发布时间:2022-03-10 文章来源:群众杂志作者:陈柳

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将“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更大力度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未来五年的首要重点工作,这是江苏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举措。自2018年江苏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以来,江苏从稳产业链供应链、强化基础科学研究、提升集群带动力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新阶段“更大力度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要进一步发挥优势,为全局性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自主自强作出贡献。


将人才作为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全力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努力吸引成就一大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在江苏创新创业。一方面,要用好本地丰富的科教资源,聚焦“高精尖缺”人才的全方位培养,争取在江苏大地涌现出更多中青年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要努力让江苏成为集聚全国、全球人才的强磁场。对此,一是要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用好用足国家、省、市各级吸引人才的政策,提高政策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二是发挥好江苏的科教平台和产业平台对人才的吸纳功能,助力创业创新者在江苏成就更大的事业。充分发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支持南京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动紫金山实验室、姑苏实验室、太湖实验室等承担更多战略任务,进一步优化区域创新发展布局,创建更多国家级平台载体。支持南京、苏州、无锡等具备条件的城市建设国家级人才平台,让更多“千里马”在江苏创新创业、竞相奔腾。值得指出的是,国际人才是江苏人才战略的一个关键。吸引海外人才加入到关键技术和关键领域的产业创新中,齐力进行“卡脖子”技术攻关,是实现国际创新链和国内产业链协同的重要方面。西方对我国高端产业发展的阻扰,除了以瓦尔纳协议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设备出口的限制之外,近年来明显收紧了海外科技人才对华合作。海外引才要从提供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转向更重视制度保障,比如提供法律支持服务、为海外离职人才提供过渡性工作,解决竞业禁止、尽力为外籍人才提供永久居住证等。


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在平台经济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一定程度上由构建消费端生态体系转向提升生产端智能化水平,这正是江苏在数字化时代发挥产业优势的着力点。一是推进大规模技术改造行动,努力实现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分类推进龙头骨干企业、中小企业“智改数转”,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建设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车间)、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和5G全连接工厂,推动中小企业业务流程和设备上云上平台,对中小企业开展诊断服务,建设信息可信交互、生产深度协同的智慧供应链。二是夯实平台网络体系支撑。加强对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跟踪研究,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支持国家和省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发展,推进无线专网和5G公网建设应用,支持企业内网改造升级,完善企业级、行业级和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三是形成特色产业智能化标杆。鼓励重点地区围绕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聚焦特定工业场景打造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针对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细分行业特点,加快推行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四是发展智能制造产业链。支持企业研发智能制造设备、优质工业软件和工业APP,集聚和培育领军服务商,提升“智改数转”自主供给水平。依托行业龙头企业、装备服务商、互联网平台企业等,培育一批熟悉工业机理、专业化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


把扩大内需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牵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构建新发展格局,核心是产业的循环畅通,从而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江苏主动适应、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要将长三角一体化孕育的巨大规模市场优势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依托。大力推进优质产业项目建设,加大数字基础设施等新基建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在扩大内需中的关键作用。要努力将内需转化为企业攻关“卡脖子”技术的有效拉力,在产业政策上积极为国产替代领域的企业拓展市场。我国高端产业领域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下游,而被“卡脖子”的技术主要是在上游细分领域。实践中可以发现,每一项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都是在下游企业的扶持、试用和改进中成功的。在支持“首台套”设备国产化等经验的基础上,对国产材料、国产零部件等“卡脖子”领域,政策目标是鼓励和刺激下游企业全面支持国产替代的政策,比如推出重要环节的国产替代材料和零部件补贴、上下游联合攻关的专项资金等。从产业链出发,鼓励中间品厂商与终端品厂商超越简单的供求关系,以资本、研发、技术路线为纽带形成利益共享的联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抱团升级,以市场的力量,促进合作企业真正有动力进行产业链协同创新。


协调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坚持把制造业作为江苏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看家本领,加快建设制造强省,按照内谋发展、外树形象的要求,高水平打造一批制造业发展的区域示范标杆。支持各地转变思路、完善机制、创新政策,破解制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在产业治理等方面系统谋划一批先行先试的重大改革任务。发挥基层党委政府主体作用,调动各地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区域制造业发展活力。立足地区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突出特色产业,在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任务的基础上,聚焦“一区一经验”在若干重点领域探索各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发展壮大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着力打造物联网、高端装备、智能电网、工程机械、节能环保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新时期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要发挥江苏南北协作的特色和优势。当前,省内众多区域都在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产业一定程度上的趋同是具有合理性的,关键是不同区域在同一产业要形成纵向产业分工,努力将分散的地区产业整合成整体产业链或大产业群,并通过对具有上下游供应关系的产业集群进行有效的跨区域联结。将“南北共建”的飞地经济作为江苏优化产业区域布局的一个重要抓手,提升全省整体区域产业竞争力。新时期南北共建的园区形态应当逐渐以产业集群为主,表现为特色园区而不是多点开花。苏南产业集群与南北共建园区要在产业链上形成合理分工,在具体操作上要鼓励苏南原驻地企业将因为土地等原因不能承载的产能、环节或扩产项目转移到飞地产业集群,通过地域分工建构起企业原驻地产业集群和飞地产业集群之间的网络联系,实现两者之间资源流动,带动产业集群双向升级。这种南北区域之间的资源流动,也有利于省级层面上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版权声明: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研究院所有内容或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对于不遵守本声明和其他侵权违法行为,本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