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印太经济框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6-14 文章来源: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作者: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


以下为文字实录


长江产经智库圆桌会:美国“印太经济框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近日美国召开了民主峰会,紧接着又召开美国----东盟特别峰会。2022年5月20日开始,美国总统拜登访问韩国和日本,还召开美日印澳四方会议,正式启动美国去年10月份提出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所有这些会议的矛头指向中国。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刘志彪院长组织有关学者召开圆桌会议,就以下三个问题开展研讨。


问题一,美国“印太经济框架”的实质是什么?

问题二,美国“印太经济框架”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问题三,我国应当如何应对美国的“印太经济框架”?


以下是圆桌论坛的发言实录。

 

一、美国“印太经济框架”的实质

 

刘志彪  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


从某种意义上说“印太”是“扩大的亚太”,实质上是美国地缘战略思想的延伸,即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形成围堵中国的战略弧线。美国“印太经济框架”的主要目的在于落实美国的“印太战略”。“印太经济框架”是美国“印太战略”的重要支撑,就是想搞美国版的去中国化的经济全球化,在制造业、芯片、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供应链等全面围堵中国,与中国脱钩。

 

霍伟东  辽宁大学


“印太经济框架”实质是滤选朋友圈,对不符合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伙伴进行筛选,主观希望造成了针对特定国家并与特定国家的硬脱钩。

 

唐德淼  北京大学


“印太经济框架”将会是一个“超越TPP/CPTPP和RCEP的非传统贸易协定”。该框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是补全“印太战略”的经贸短板,加大在印太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印太经济框架”(IPEF)的出发点是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其实质是服务于美国的根本利益。

 

吴跃农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


美国企图在印太地区以印度、日本等几个军事同盟或所谓民主制度国家为核心支撑的排他性经济圈组织。他们认为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与西方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相异的、挑战美国支配全球地位的国家。这个经济框架是美国设计的配合美国“印太战略”、服务于美国根本利益的,与其它一些“小型多边集团”一样,主要是为阻遏中国对美国的超越和中国全球影响力“定制”的“统一战线”怪物和心虚表现。

 

缪锦春  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


IPEF主要包括公平和有弹性的贸易、供应链弹性、清洁能源、脱碳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支柱体系,与其他贸易体系相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从战术层面来看,在新经济等高精尖领域构筑一个封闭、对抗性的供应链体系,寻找中国以外的供应链替代方,将成为“印太经济框架”的重中之重。但其实从理性的视角,具体到任何一个国家,在战略层面利用综合优势,出于巩固和确保自身地位的考虑,建立由本国主导的区域经济组织,并不直接否定其他经济组织已达成的双边和多边协议,也不应过度解读,应持续聚焦后续美国商务部与贸易代表具体谈判结果的落地,并提前做好相应缓冲对策,制衡措施,应对挑战。

 

叶茂升  武汉纺织大学


美国发起印太经济同盟本质上还是在构建“去中国化”的亚太供应链同盟。目前美国在亚太地区可以投入的经济资源较为有限,所以必须依靠包括日本、韩国以及澳大利亚等传统盟友一起强化对地区的影响力。目前看,美国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发挥日、韩等盟友在亚太地区高科技领域的技术优势来整合地区供应链。通过亚太经济联盟,以美国和西方为大市场,由美、日、韩等跨国企业牵头重新布局全球供应链尤其是高科技产品的全球供应链。

 

王修志  广西师范大学


IPEF的实质是美国为参与印太地区经济活动,深化与印太国家经济联系而建构的区域经济合作框架。其深层意图则是增强对印太区域的经济影响力,削弱中国在该区域的经济影响力。简言之,印太经济框架是美国印太战略的经济拼图。

 

林学军  暨南大学

 

所谓“印太经济框架”(IPEF)不是一个自由贸易协定,它的根本目的是补全“印太战略”的经贸短板,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旨在数字经济、供应链、绿色能源和反贪腐四个关键领域建设排除中国的的一体化联盟,加大在印太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与中国的“一带一路”相对抗。正如王毅部长所指出,“印太战略”的真正目的是企图搞印太版的“北约”,维护的是以美国为主导的霸权体系,冲击的是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架构。

 

二、美国“印太经济框架”对中国的经济影响

 

霍伟东  辽宁大学


“印太经济框架”影响巨大。由于投资贸易的替代和外溢效应会使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可能由于硬脱钩导致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减少,要防范中国开放战略可能的被动。

 

唐德淼  北京大学


主要的影响是:第一,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会受到一定程度冲击和割裂;第二,国际国内双循环战略会被拆解,循环一定受阻,尤其囯际循环的顺畅及效率可能受制于“印太经济框架”的战略推进;第三,构建以我国为链主地位的国际产业链、价值链,以及供应链的格局,将会减缓或有断裂、脱钩的风险;第四,新冠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与进一步繁荣将会受到较大影响;第五,对我国在印太地区的经济等领域的合作,如东盟、中日、中韩等,将会出现变数或不稳定。

 

吴跃农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


 这个框架的出发点“去全球化”、“去中国化”,企图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剥离”和对中国市场依存度“摆脱”,框架试图以印度庞大人口、市场和美国、日本等技术相结合,形成对中国制造碾压之势,取中国而代之。因此,其影响必定是从制造、供应和市场对中国全面打压和削弱来实施的,会从投资、产品、企业合作、技术人员流动等主要方面首先建卡设禁,堵住我国双循环之通道。

 

缪锦春  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


必须接受这样长态趋势的事实,即美中竞争甚至部分脱钩将长期存在。无论美国两党谁执政,以政治体制、意识形态、文化等霸权制衡中国,都是美国国家战略。本次“印太经济框架”不过是TPP的演变版,跟“重返亚太”变成“印太战略”一样,本质就是要围堵和遏制中国。与以往相比,13个首批国家中,越南特别应引起重视。越南虽不是创新大国,但确实构成了对中国供应链转移的巨大挑战。此外,美韩“全球全面战略伙伴”的建立以及半导体制造大国马来西亚的加入,对中国芯片等高端产品、高端技术形成了围堵,势必影响中国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并在中国东盟合作领域掀起波澜、制造混乱。

 

叶茂升  武汉纺织大学


印太经济同盟对中国影响主要是过去几十年建立的东亚价值链体系面临重构,日韩在产业链布局上会更加倾向于越南和印度等同盟内国家,从目前趋势看,这种影响已经开始有所体现。


目前美国目的主要可能还是数字产业链这块去中国化,这是这些年中国经济含量价值最高的一块,日韩企业是龙头,如果动员他们搬迁去越南和印度,整个数字产业链格局会重塑,亚太自由贸易区可能还是聚焦关税减免和市场准入,这个亚太经济框架聚焦在数字与传统贸易方面,数字贸易权重可能更大.

 

王修志  广西师范大学


其一,在印太国家构建替代或部分替代中国的供应链体系,从而抵消中国对美国及相关国家出口,加剧中国产能过剩或产业资本外流;其二,以美日韩为核心组建半导体等关键供应链,形成对中国中高端产业关键零部件的供应链封锁。总之,如果该方案顺利推进,美国将实现其对华供应链高端封锁、中低端替代的战略目标;即便不能顺利推进,美国也可以借此干扰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合作节奏,使中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一步复杂化。

 

任群罗  新疆财经大学


“印太经济框架”意图减少对中国产品供应链的依赖。在影响方面,依据所查资料及自己的计算,如果中国被挤出世界主要经济体供应链,对中国的直接影响是10%左右,1978-2021年数据,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是0.6917,边际税率是0.1993,乘数大约是2.24,考虑乘数效应后,实际会影响我国经济22.4%,严重破坏我国产业链,对收入、就业的影响我国是难以承受的。

 

王丰  江苏海美


由于该框架不太可能包括有约束性的承诺。而且,由于拜登总统为保护美国就业不愿意对其他国家进一步开放市场和提供关税优惠,亚洲国家和贸易专家对该倡议反应一般。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现在和将来,仍将对东南亚诸国充满了诱惑。在统一大市场的前提下,以更开放的姿态,在CPTPP的框架内,大量进口来自东南亚各国的原料和农产品,来削弱美国对该地区不断加强的影响力。

 

刘平  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


IPEF不是organization,也不是agreement,而是framework,从它的定义看或许就是一种抽象或不确定的框架内容。尤其是,它排除了关税问题,所以至少目前看,对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国家来说,最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关税问题被排除,很可能大大降低这些国家加入的意愿。


但这个IPEF至少不应该对TPP构成否定和冲击,很可能将来构成一种互补。由于美国内反对TPP声音很高,拜登政府又面临中期选举这个大考,此时回避加入TPP话题而重新建构IPEF,是一个被迫选项但也是主动的战略和策略。不能完全排除中期选举对拜登政府有利结果后,逐步重返TPP的可能性,毕竟这是以日本为首TPP全体成员的希望。拜登祭出TPEF,主要是对抗中国。中国现在正式提出加入TPP,作为拜登政府的对抗手段,重返TPP是最好选择,也是回归奥巴马倡导建立TPP的路线。即使没有返回TPP可能,为吸引更多成员加入,构建排除中国的印太地区经济协作体系,美国应该会推进IPEF与TPP的融合。

 

林学军  暨南大学  


美国推出“印太经济框架”实际上就是从经济上构筑中国的包围圈,在印太地区打造经济“北约”。其主要作用首先是对冲“一带一路”倡议,削弱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其次,在科技上全面封锁中国,切断中国与世界的科技交流,阻止中国的科技进步。其三,利用盟国,排挤中国对外经贸,阻断中国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把中国排除在国际经济体系之外。其四,以美国和西方的标准来确定国际经济秩序、国际经济规则,掌握世界经济话语权、主动权。最后,利用“印太经济框架”,拉帮结派采用各种手段对中国进行施压。例如,打南海牌,美国拉拢北约盟友以及东南亚的盟友,在南海搞“航行与飞越自由”,制造矛盾,破坏中国与印太国家的经济合作。又如打台湾牌,拜登访问日韩后,美国又与台湾启动所谓迷你的“印太经济框架”--“美台21世纪贸易倡议”。欧盟紧随美国,与台湾开展部长级经济对话,推高台海紧张局势,恶化中国和平发展大环境。

 

三、我国应对美国的“印太经济框架”的策略

 

林学军  暨南大学


第一,准确认知“印太经济框架”的实质,在斗争中寻求合作。第二,主动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以“亚太经济共同体”应对“印太经济框架”。第三,加强国际组织活动,争夺印太经济话语权。第四,扩大中国朋友圈,冲破“印太经济框架”的包围。第五,加强科技创新,打破西方封锁。第六,提高我国的军事实力,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和正当的经济权益。

 

曹波  法学交流基金会


第一,建立区域联盟,联盟内承接西方市场,供应链转移目的地;第二,加大开放搞活,加大市场经济步伐,用比较优势破除针对性联盟;第三,加强合作,任何对抗只会成就对方。

 

霍伟东  辽宁大学


首先是做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东盟超过美国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国家对我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不能把东盟推出去而应该是搂进来。

 

唐德淼  北京大学


第一,从该框架的逻辑上看,更系统化地与我开展产业、技术与地缘经济竞争,我国被排除在外,与我们的态势更加明显,我国要试图建立自己的独立优势,来抵消其不良影响,同时,要以外交、经济、合作等方式,构建我们的影响力和独特优势;第二,我们要在半导体、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培育我们的国际产业链主地位及产业力控制力;第三,继续加大“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进,在核心领域,如装备制造业、精细仪器、大国重器方面创新提升;第四,要通过多边外交机制、贸易等方式化解该战略的不利影响;第五,创新构建“以我为主”的国际战略框架,扩大多边实质合作的基础,拆解该美国为主的战略谋划,拓展我国的发展空间。

 

吴跃农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  


你搞你的“冷战”,我不跟你的节奏,坚持按照既定步骤并及时变法,推进我国主导的“新全球化”,因为印太不是美国,也等同不了美国,印太与我们有更多的利益交融,逆历史和各国利益而谋私,无视“各国经济更优发展”最大公约数而建立的集团组织,都长不了,都很快会内部离析瓦解,我们有充分信心,一是坚定落实“RCEP”和“金砖国家”合作及推进“一带一路”,这都是大于“印太经济框架”的区域性、全球性经济合作,以经贸汪洋大海化解小圈子恶浪。二是坚持开放,坚定推进与美国、印度和日本、韩国等印太经济框架核心成员国经济合作和经贸交往,促进印度企业进入我国市场,继续维护日本在我国设企和市场拓展,实现双赢和更深刻的经贸关系。三是坚定做强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更好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向印太经济框架国家发展,特别是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鼓励民营企业与印太经济框架中国家企业合作共赢。四是做强国内大市场,用国内大市场包容国际市场,形成与印太的更深经济血脉关系,印太经济框架日本韩国等主要工业国家,对我国经贸历年来均是顺差,他们会更为看好我国市场及溢出效应。五是鼓励我国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海外商会与印太经济框架所在国发展更好商会组织交往关系,用更经济的本质性削除美国意识形态偏执,做强我国企业与所在国的民间友好坚实基础。

 

缪锦春  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


应该面对现实,保持一定的战略定力,在复杂环境下做好国内自己的事最为重要。第一,应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不能动摇,只有保持经济活力和一定的增长率,比如做到抗疫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和边界控制等,才能缓解供应链外移,以此,推动中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向好。第二,在做好内循环以及利用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同时,坚持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在亚洲范围,除继续推动与东盟的共同发展,进一步推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对冲“印太经济框架”的围堵。第三,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重塑企业家精神,刺激市场活力,继续推动基础科技创新,通过持续努力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营造内生优势以及建立国际市场该有的地位,成为世界经济不可忽视与缺失的重要一环。

 

叶茂升  武汉纺织大学


中国应该积极回应美国的印太经济同盟战略,尽管美国是去中国化,但是中国国内庞大的市场以及制造业的产能和配套体系应该是优势。印度和越南在产业发展阶段上与中国存在一定的代差,即使发生产业转移,作为东亚链主美日韩企业也无法完全剥离中国产业链的影响。因此,必须提升中国自身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产业对跨国资本的粘性。一是优化营商环境,二是依法治国,提升政府治理透明度和公信度;三是降低产业综合成本,四是提高产业发展效率。在产业发展综合能力聚力资源以有效对冲美国的产业链围堵和封锁。

 

王修志  广西师范大学


就国际分工演进客观规律而言,美国有深化与印太国家在相关领域经贸合作的逻辑,中国也同样有深化区域内国家在相关领域经贸合作的逻辑,这两个逻辑并不必然冲突。对中国来说,还是应该一心一意建好统一大市场,办好主场全球化。对东盟而言,亚太自贸区和印太经济框架都不是坏事。

 

王丰  江苏海美


目前有必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和东南亚国家在友好互惠的基础上,继续降低贸易门槛,增加对东南亚各国的产品进出口。第二,在南海问题上,继续践行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理念。在合作中,加深了解,增进互信,双方受益,共同富裕。此次越南高铁项目落入日本企业之手,值得我们反思。第三,针对东南亚国家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由政府牵头,以PPP的方式,支持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缓解我们当下产能过剩的压力,同时打好中国建筑这张王牌,在该地区统一标准,对各国增强粘性。第四,利用国内强大的生产能力和供应链保障,在广西云南等和东南亚临近省份,大力设置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自贸区等。吸引来自东南亚地区的外国企业前来投资设厂,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融合的产业交集。

版权声明: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研究院所有内容或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对于不遵守本声明和其他侵权违法行为,本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