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是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从2015年我国开始开展国家公园试点,截至2022年2月,我国首批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5个国家公园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滨海湿地国家公园却虚位以待。建立滨海湿地国家公园可以有效的与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栖息地以及湿地多用途管理区等共同构成湿地保护管理体系,是维护和扩大湿地保护面积直接而行之有效的途径,对改善区域生态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科学把握“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基于此,盐城建设滨海湿地国家公园,不仅可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也是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更是是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盐城的重要举措。
盐城坐拥丰富的土地、海洋、滩涂资源,有着丹顶鹤、麋鹿等珍稀物种,还有世界遗产之一的黄海湿地,更有五个“有”,建设滨海湿地国家公园不仅保护生态,而且利于民生,更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未来,盐城应着力建设滨海湿地国家公园,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系统观念深入认知国家公园,以体制机制打通生态保护、社区发展、自然游憩等链条,切实把国家公园打造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一张亮丽的名片。
二、有基础
江苏省盐城市具有丰富的土地、海洋、滩涂资源,湿地辽阔,其市域东部拥有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拥有的天然湿地类型包括沿海滩涂、湖泊、河流和芦苇沼泽等,滩涂面积占江苏省滩涂总面积近70%,为丹顶鹤这样的珍稀物种提供了绝佳的生活环境。此外,盐城市还拥有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麋鹿种群数量最多的麋鹿基因库的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面朝南黄海,背靠苏北平原,是淤泥质平原海岸的典型代表。区内河流众多,沼泽湿地众多,生物资源丰富,核心区的生态系统基本处于原始状态。
可见,盐城建设滨海湿地国家公园有绝佳的自然地理基础。盐城可通过充分利用自然地理基础优势,整合滩涂湿地、沿海林场、珍禽异鸟等资源,形成生态旅游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利用海洋、湿地等综合生态优势,全面提升“东方湿地之都”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围绕“享受自然,感受文化”主题,形成“一心、一极、四带、多节点”全域旅游、全景世遗的空间格局,打造出以世界自然遗产为核心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三、有特色
盐城的海岸线绵延580多公里,占江苏省海岸线全长的2/3,海岸滩涂面积达45万多公顷,盐城滨海湿地还有长200公里、宽140公里近岸浅海区的辐射沙洲,面积10多万亩的海滨林场和辽阔的海滨草原,集蓝天、大海、海涂、森林、草原、珍稀动物等于一体,具有与基岩海岸和砂质海岸迥然不同的滨海特色。
海岸湿地滩涂,广阔的淤泥质潮滩,形成了中国沿海最大的一块滩涂湿地,孕育着大量的生物,为数以百万计的水禽迁徙提供了条件。盐城湿地幅员辽阔,物种资源尤为丰富。盐城黄海湿地不仅是世界上两个最稀有的迁徙鸟类勺嘴鹬和小青脚鹬存活依赖地,还是丹顶鹤全球最大的越冬地,也是全球麋鹿最大的基因库。
盐城可以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为契机,对标国际最高水准,充分结合滨海与湿地特色,将蓝天、大海、海涂、森林、草原、珍稀动物等集于一体,统筹推进一批海岸线整治、养殖用海清理、退渔还湿、退圩还湖、生境营造等重大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创建高质量国际湿地城市,通过讲好东方湿地、鹤鹿故乡生态品牌故事,扛起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责任,探索实践生态承载力提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的盐城路径。
四、有必要
盐城黄海湿地是中国第一块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是全球第二块潮间带世界自然遗产,是东半球第一块潮间带世界自然遗产,是世界面积最大的连片泥沙滩涂,也是亚洲最大、最重要的潮间带湿地所在地。同时,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讲,滨海湿地国家公园是一种以未来人类生活空间锻造为目标的自然文化形态,兼有科研、教育和游憩功能,能为公众提供更多贴近自然、认识自然、享受自然的机会,为全社会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和服务,实现全民共享和世代传承,这也是盐城提升城市品质的通道之一。
从生态、社会、经济等多方面角度看,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时期,通过在盐城设立滨海湿地国家公园,整合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地和周边生态价值高的区域,发挥区域联动效应,全面发挥市场价值,是长三角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自然遗产管理体制的重要措施,助推滨海湿地公园的有效实施,进一步推动市场整合,打破部门、地方利益与行政体制分割局面,优化在推进滨海湿地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可能的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的碎片化问题,解决自然保护空间重叠、边界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的局面。
此外,盐城作为江苏滨海开放的一部分,加快推动与长三角、环黄海等地生态合作,整合区域各类滨海自然和人文资源,共同建设涵盖长三角、东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沿海生态大通道,助力城市发展。
五、有举措
1.创建滨海湿地国家公园将会是盐城发展的关键一招
现有的中国五个国家公园提供的生态产品的调节服务价值,包括水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固定二氧化碳、气候调节、调解洪水、旅游等价值,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公园提供的生态产品和服务不可替代。可以看出,滨海湿地国家公园有巨大的生态价值和优质的生态产品,可以通过政策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创新来转化为经济效益,通过生态旅游、完善碳汇市场、水权交易等,使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为当地民众造福。
另一方面滨海湿地国家公园建设也能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滨海湿地国家公园的建设可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开展科普、形成或展示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也可以促进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此外,可以引导当地居民向绿色发展转型,创新特许经营模式,优先考虑当地居民或当地企业参与国家公园的特许经营项目,支持当地居民在适宜的区域从事林下经济、农事体验等经营活动,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从生态、社会、经济等多方面角度看,创建滨海湿地国家公园将会是盐城发展的关键一招。
2.建设滨海湿地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国际湿地科学论坛
自2017年起,盐城连续五届举办黄(渤)海滨海湿地研讨会。这个国际交流平台推动建立了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城市联盟,促使沿线国家、地区和众多国际环保组织在加强湿地保育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形成共识。2022年1月,全球滨海论坛在盐城举行,搭建了推动全球生态治理的交流平台,形成了一系列滨海保护的全球共识,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此基础上,盐城创建滨海湿地国家公园,建设滨海湿地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国际湿地科学论坛,形成南有博鳌、北有盐城的格局,不仅可以进一步传扬盐城“东方湿地之都”的名声,也可以将盐城滨海湿地与世界各大湿地联系起来,共同探讨、研究湿地的保护和发展。
3.创建国家湿地科学中心和盐城科技大学
继2019年7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2019年10月盐城市设立“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旨在进行遗产保护管理、湿地遗产科学研究、遗产可持续发展等工作。更进一步地,盐城可通过创建国家湿地科学中心、国家鸟类研究中心和国家麋鹿研究中心和彰显湿地研究的盐城科技大学,与国内、国际湿地科学中心接轨,研究湿地生态结构与生态过程,湿地环境效应,湿地编目及湿地资源动态变化,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完成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服务。
南京大学长江产经研究院课题组:踪家峰 研究员 陈 柳 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