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周刊】专精特新,全产业链协同协调协作

发布时间:2024-02-05 文章来源:民生周刊作者:郑智维

谈及专精特新企业,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将其形象地比喻为“小池塘里面的大青蛙”。“虽然自身规模不大,但在同产业中占比较大,在一个国家甚至世界范围内都有明显竞争优势。”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所谓“专精特新”企业,是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则是其中的佼佼者,也是目前专精特新领域的最高荣誉。


高质量发展是时代主题,产业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专精特新企业是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和供应链稳定性的基础力量,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对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专精特新企业都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中小企业的领头羊


近年来,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现象在一些领域频频出现。“专精特新”之所以重要,经济学家宋清辉将其视为解决这些“卡脖子”问题的利器。


在许多细分领域,一些专精特新企业已经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有个别专精特新企业已在行业内具有极强的话语权,是当之无愧的行业“小巨人”。


事实上,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而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的领头羊。2023年前11个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营收利润率分别为11.1%、8.2%,比规上中小企业分别高6个百分点和3.1个百分点。


除了经济贡献,专精特新企业在研发创新、就业、上市潜质等方面都有着明显优势。


鼓励专精特新,实质是鼓励创新。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达到28%,平均研发强度达到6.3%,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研发强度的4.5倍,企业平均授权发明专利数超过17项。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截至2023年11月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A股上市企业总数的32.9%;2023年1月至11月,新上市的企业中超过70%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在宋清辉看来,专精特新企业有着十分清晰的企业画像。从产业角度看,专精特新企业大多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在“补短板”“填空白”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支撑作用,其对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的贡献日益凸显。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在成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摇篮。宋清辉认为,专精特新更像是一种很长周期的行业大趋势,即将来大部分细分产业都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生产力和科技力突破的重任,进而助力我国经济和生产力实现全面提升。


梯度培育


在政策引导下,我国的专精特新企业迅速发展。


“截至目前,我国已培育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3万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余家。”1月19日下午,在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举办的创引新经济·临港联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论坛暨第三届科创引力场年度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单立坡透露。


我国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视程度正在逐年提高。2011年,专精特新概念开始萌芽;2016年,概念正式落地;2019年,第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布。


作为全国中小企业工作的综合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政策惠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不断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每个梯度都有详细且具有实操性的认定标准,在资金、税收、人才待遇、土地、环保等多方面都有所助益。


2022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明确优质中小企业是指在产品、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创新能力强、专注细分市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由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个层次组成。


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十四五”期间,在全国培育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家单项冠军企业的目标。


在引领中小企业走向专精特新方面,各地、各部门纷纷出招。辽宁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实现“专精特新”发展工作方案》,《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行动方案》、《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发布……


与以往的技改、重大项目攻坚等政策不同,当前培育专精特新的政策导向是由选择性产业政策向普惠性产业政策和功能性产业政策转变。


▲通过举办“深圳创投日”系列活动,深圳搭建沟通桥梁,构建创新发展生态。


还需市场的办法


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强调专精特新,就是要鼓励企业创新,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


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鼓励创新就是在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鼓励企业创新方面,需要双管齐下。”宋清辉谈道,一方面,需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创新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人才政策吸引力,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


目前来看,不少中小企业仍面临创新不足、人才短缺的困难局面。


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领域的领头羊,也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解决好专精特新企业当下发展的痛点,就是在为中国经济更高质量发展护航。在宋清辉看来,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专精特新认定标准后,相关企业可以得到三大利好。


第一,可以获得相关部门对企业提供的政策支持,减少企业的试错成本,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等。第二,有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难题,使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进而助力企业发展。第三,有助于企业优先获得政府的上市辅导,为其登陆资本市场“保驾护航”。


当前,北交所已经成为专精特新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未来“隐形巨人”和“单项冠军”的重要孵化基地。


为解决投入品供应领域的技术和产品“卡脖子”难题,我国推出一系列鼓励加速本地化发展的技术和产业创新措施,如运用新型举国体制对某些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实施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等方面的政策。


不仅要资金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也需要政策、技术和管理技能的支持。


在刘志彪看来,仅依靠政府的努力还不够,必须从市场主体的角度,实现市场机制基础上的全产业链协同协调协作。“尤其是要从建立健全产业链链主治理机制方面,从源头上、在微观层面上,用市场的办法找到扶持专精特新企业的办法。”

版权声明: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研究院所有内容或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对于不遵守本声明和其他侵权违法行为,本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