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枫:美国的“钛经济”现象以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4-02-07 文章来源: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作者:吕枫


一直以来,“制造业在美国消失”是一个很流行的说法。事实上,制造业在美国不仅没有消失,反而长期占据在产业链生态的顶端。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全部经济总量的百分之六十由制造业或为制造业服务的产业构成。近期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是美国制造业中的“钛经济” (The Titanium Economy) 现象。


一、“钛经济”企业定义与实际表现


一些研究机构如麦肯锡等,通常将具有以下这些特点的企业称之为“钛经济”企业:1、基本都是制造业企业;2、规模大多为中小型企业,且名不见经传;3、企业韧性十足,无论宏观经济怎样起伏,这些企业经常能把困境变成机会,在遭遇外部环境巨大挑战时也常常能强势回归;4、它们的产品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5、钛经济企业与专精特新及隐形冠军企业有一定重合,但是二者相比较,钛经济企业更追求传承,具备长期性,经营更稳健。由于金属钛具备坚韧耐腐蚀、虽然不常看见但是在生活中却被广泛使用等特点,因此这种经济现象被称为“钛经济”,这些企业被称为“钛经济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钛经济涵盖了约4500多家美国本土企业,从飞机零部件、汽车、电子行业,到家居日用品、食品、酒店,从科技领域到传统行业,钛经济产品覆盖行业极其宽广。这些企业中约百分之二十是上市公司,其中80%是中小盘股,年销售额在10-100亿美元,雇员人数2000-20000人。另外百分之八十是中小型私营企业,大多数年收入低于50亿美元,有些低于10亿美元。自动化和全球化大潮带来的美国工业岗位减少并未出现在钛经济领域,这些企业的就业岗位不降反升。从2011年到2021年,钛经济企业的就业岗位从1160万个增加到1250万个,占据全美就业基础的18-20%,是美国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新冠疫情后,随着高端制造业的回归,钛经济企业工作岗位继续稳步增长。由此很多人相信,“钛经济”是美国经济复兴的秘密武器,甚至有人认为,21世纪美国的经济增长不应仅仅依赖于服务业,而是应该以制造业为主导。


在行为模式上,这些企业追求健康积累,不盲目追求扩张,擅长用创新驱动企业的有机增长,对创新及使用新技术存在持续的热情,避免了常见的为扩张而扩张带来的有毒增长。它们在生产世界一流产品的同时能实现丰厚的盈利,在财务回报上丝毫不逊色于硅谷的科技明星企业,在过去十年中,普遍实现了11%-15%的投资回报率。高回报率让这些企业有能力提供远高于其它企业的薪金。长期积累下优化的企业结构,不仅使得这些企业中的大量职位不需要大学学历,而且给从业者带来很长的职业生涯。这些企业中位数年薪在$63,000,远超普通服务业$30,000的中位数年薪。在大约90个微型垂直行业里,基于对市场和客户的深度了解,这些企业作为引领者通过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提高自身产品的附加值,不仅带来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双赢多赢,更促进了一系列上下游企业及配套服务共同优化,产生了一个又一个比企业本身经营覆盖范围大得多的扩增循环。


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变化会带来产业变迁,甚至会产生大量失业。在市场经济中,面对外部环境挑战,企业会想尽一切办法转换经营轨道,劳动者也会竭尽全力提升自身知识技能适应新行业,没有人会坐以待毙。充分的市场竞争给企业带来的强大创造力,不断创造崭新的行业或子行业。美国曾经的钢都匹兹堡,作为重工业城市一度饱受环境污染之苦,随着美钢的衰落,这座城市在过去十多年里逐渐演变成绿色经济城市,主要产业由钢铁变成了生物技术、医疗保健、教育等;原本以重工业及食品工业为主要产业的芝加哥,诞生了Grubhub、Tock、Lifefitness、Project44、Peapod Digital Labs等等一系列充满生机的企业。它们不是制造业,就是为制造业提供服务的企业。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显然,在法治保障下,即使面对崭新的问题,竞争性市场也具备无比强大的自愈和升级能力。


观察钛经济的分布图会发现,钛经济企业集中的地区,例如南北卡罗莱纳、德州、佛罗里达、伊利诺伊、印第安纳等,大多是美国文化最传统的州。在较为保守的地区,社会更有人情味、不急功近利、重传承,这些特点与钛经济企业长期发展不无关系。美国工业的伤疤地区铁锈带恰恰也落在钛经济分布图上,这些一度衰落的地区依托大大小小的钛经济企业,以及给这些企业配套的服务业,一步一步地走出了困境。


铁锈带分布图


钛经济分布图(麦肯锡)


二、美国钛经济现象形成的原因分析


钛经济是美国社会自然孕育的结果。发达的制造业,催生发达的制造型服务业,它们不仅长期共同推动基础科学研究,激励资本市场,而且促进教育分层,不同才华的个体有机会对社会做出各自独特的贡献,美国长期的经济繁荣和科技领先与以钛经济为代表的制造业密不可分。除了基础研究发达、资本市场活跃、教育体系优良外,在美国形成钛经济现象还有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是健全法治保障下的长期主义。法治保障下的长期主义,使得社会个体珍惜家族财富、努力传承。在传承财富的同时,物质富足家庭的后代清楚知道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是时间而非金钱,他们珍惜时间,充满好奇,终生努力学习,主动寻找和从事自己有兴趣、擅长而且有意义的工作,最终带来更大的个人和社会财富。受到全方位良好教育的后代,在全无生活压力的环境中更倾向追求理想,有意愿运用家族财富回馈和造福社会。长期主义带来社会稳定。


钛经济企业的经营思想,根植于法治保障下整个社会具有的长期主义观念。这些企业许多历经几代家族传承,聚焦B2B市场,不骄不躁,企业主对通过创新为客户提供高标准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抱有巨大的兴趣。这种经营理念既有利于保障自身产品长期获得高附加值,也帮助客户维护了其在各自领域的竞争力。在美国,企业极少仅仅因为新供应商价格低廉而抛弃原有的供应商。钛经济企业与他们的客户之间自然形成的双赢或多赢关系,使得在钛经济链条上的企业群体在国际上长期处在有利的竞争地位。


而表面上看起来雄心勃勃,却过度追求效率、追求立即扩张和变现的企业,其指导思想是短期主义。企业主对社会环境感到不安全,财富和技术没有得以传承和积累的法治保障,是短期主义的根本原因。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企业会主动避免长期投入。短期主义的社会环境不仅让企业无法实现积累,更直接导致整个社会失去远见,在思想、技术、物质甚至道德上不断被透支,形成社会长期的全面贫瘠。


从个人角度看,相信一个人在身心健康的状态下,处在友好的环境中,才能最大限度长期发挥各自的才能,是长期主义。一味宣扬吃苦耐劳,为了工作不惜牺牲生活品质甚至健康,是短期主义。充满创造力的人是企业的大脑,年龄较长的资深员工是企业的灵魂,配合良好的团队是企业成功的要件。钛经济企业的所在地经常在创始人家乡,许多城镇甚至小到只有几千或几万人口,这些地区通常是适宜居住的城镇,企业职工也基本上是当地居民,许多是在同一家企业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员工。在自己家乡熟悉的社会环境里,人们更容易获得广泛而坚固的社会支撑,更有机会完成自我实现。乔治亚州的建筑材料公司BlueLinx的理念代表了许多类似公司的想法:我们的团队人员是我们成功的核心,我们尽自己的力量确保每个人都能建立工作保障、提高技能并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长期主义还培育出成熟的分级市场和成熟的消费者。在美国极少看到厂家直销这种为了赚快钱而排除了中间环节专业服务的经营模式,同样,直播带货也很难吸引发达市场经济下成熟的美国消费者。大多聚焦B2B的钛经济企业和企业主主动远离媒体聚光灯,也不会投放巨额广告费。它们更多的是通过参加专业会展开发新客户,同时通过深度理解客户需求,与现有客户共同成长。由于利润丰厚,钛经济企业不会吝惜与上下游企业分利,他们知道,配套企业的获利会让它们具备强大的开发能力。创新能力加上健全的专利保护制度,使得整个企业集群经营健康并能长期布局在产业链顶端。成熟的分级市场和消费者,还促进企业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企业竞争力持续强化,加上长期稳健经营带来的充足现金流,因此在宏观经济出现困难的时候,这些企业经常展现出惊人的韧性。


第二是美国国内具有强大的消费能力。二战后,美国经济稳健增长,收入分配向劳动报酬倾斜,人均GDP—人均收入—人均消费支出传导顺畅进行,消费长期主导美国经济增长。五十年代以来,消费对GDP的拉动率持续高于投资、净出口和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达到70%。技术进步带来生活必需品成本不断降低,强大的消费力使得美国消费者在服务消费和耐用品消费上的占比不断扩大,商品和非耐用品一直下行。这种对产品附加值的强大消费能力,诱使有能力的企业自主远离薄利多销的低端经营思路,将注意力放在利用新科技不断提升产品及服务上,避免了整个社会的创造力进入逐底竞争(race to the bottom)的漩涡。



经营行业的手段有先进和落后的区别,而行业本身不分先进和落后。在新科技被广泛利用的今天,科技企业和传统行业之间的区分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我们经常能看见高科技行业内的企业进行逐底竞争,而传统行业制造业却生产出具有高附加值的商品和服务。钛经济中的大多企业从事的是传统行业:伊利诺伊州的Deere & Company生产农用机械,印第安纳州为食品包装提供设备和解决方案的Hillenbrand, Inc.,威斯康辛州的Brady Corp则生产各种打印设备。以给客户提供更优更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为导向,这些企业在传统行业里不断利用科技及设计提升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获取更高的附加值,并将高获利的一部分投入开发,实现附加值的长期健康循环。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企业知道,美国消费者,无论是客户还是终端用户,普遍有能力并且愿意为更优的产品付费。“Quality over quantity”,质量比数量重要,是美国人在生活生产中经常说的一句话。满足付得起钱的消费者群体对产品和体验不断升高的需求,是提高产品和服务附加值的动力来源。


第三是全国统一大市场下发达的专业商展。在美国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下,不同区域之间没有人为壁垒,行业协会的舞台搭建在美国国内巨大的市场之上,各行业在这个大市场深耕,企业获得了向产业食物链上游攀升的广阔空间。这个大市场,孕育了美国各行各业高水平的专业商展。商展作为一个行业,每年营收达到150亿美元。


美国每年有超过13000个大小会展,其中一半以上是专业会展。美国的专业会展高度市场化,没有专门的政府部门审批和管理,也没有政府补贴。在疫情期间美国政府大量给企业和个人发放补贴,唯独在会展行业,与全球27%的展览公司在疫情期间获得公共财政支持相比,美国只有8%的展览组织获得类似补贴,理由是参加会展的是企业,企业已经获得了政府补贴。


美国会展业有非常强大的细分子行业协会,各领域都有全国性的专业协会。例如:美西的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IAEE), 国际会议专家协会(MPI)和国际场馆经理人协会(IAVM);美东有专业会议管理协会(PCMA), 展览服务和承包商协会(ESCA)以及独立组展商协会(SISO)等等。各协会在倡导行业利益、影响涉及商展的立法和法规上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它们在美国国内的行业影响力甚至定义了许多国际标准。


各展会主题鲜明,例如家具行业,著名展会就有高点家具展,盐湖城户外用品展,美国国际厨房及卫浴展,拉斯维加斯酒店家具展,拉斯维加斯家用家具展,亚特兰大家居用品展等等。依托美国一体化的大市场,各展会在自己领域细分深耕,不同主题的展会重叠度小,专业度高。通过行业协会的自我约束,避免了不同地区展会的相互恶性竞争,突出了各自优势,大大提高了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商业效率。


本地参展企业经过长期市场历练,有一套成熟的参展操作。从产品到展厅设计、手册制作、展会现场工作人员对行业的精通,到展会后跟进,所有环节精益求精,参展效果得以充分实现。虽然参展企业需要付出高昂的展会费用,但由于商展组织者和参加者的专业性,美国参展商普遍能做到个展后直接盈利,实现以战养战。


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是:美国作为最大的消费品市场,一度几乎所有消费品都来自中国,在美国本土,各行各业都有专业且高效益的商展,但长期以来,参加美国专业展会的中国厂商非常少。即使这些少数赴美参展的中国企业,由于商业流程设计不合理,或者展会后跟进不得法,其参展的专业性与美国本土企业比较相距甚远,花费远超美国本土企业,却完全无法做到个展盈利,事倍功半。最终中国企业参加美国商展仅仅进行了高额低效的广告性投入,对企业开拓市场和吸收行业优质信息帮助甚小。


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国内少有高水平的专业国际展会,中国企业无法从参加本国高水平展会中学习和积累经验。拿广交会来说,这个始于1957年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长期秉承大而全的思想,近年虽然用划分时间段的方法进行一些分类,巨大规模但分类总体粗糙,组织单位服务水平不高,落后于数字时代客商对精细、专业、方便的要求。专业会展水平严重落后于中国的制造水平,不仅很难帮助企业开发有质量的海外市场,也无法起到帮助企业提升的作用。


三、启示和借鉴


很多学者认为,钛经济现象可能不仅关系到美国的经济前景,也可能对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目标是建设制造强国的中国来说,钛经济现象可以提供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借鉴,例如:


1.要彻底摒弃制造业是落后产业这种落后思想。


2.通过法治保障给个人和企业提供稳定预期,避免政策随意化,从而逐步形成整个社会的长期主义,让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得以积累。


3.收入分配向劳动报酬倾斜,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具有较高消费能力的居民会促使企业在提升其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上下功夫,有能力消费高附加值的购买力才能支撑中国市场逐渐提升为全球化的主场。


4.加快建设中国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让其真正能够产生决定企业资源竞争性市场配置的功能。


5.大力促进民间行业协会发展,鼓励行业协会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同行交流。除提供服务外,政府将会展还给市场,让商展真正成为高水平行业平台,充分起到帮助企业与国际市场及信息连接的作用。


吕枫 美国诺尔公司董事长

版权声明: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研究院所有内容或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对于不遵守本声明和其他侵权违法行为,本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