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我国在欠发达的二元经济结构中推进实现“四个现代化”战略,一直强调要以工农业现代化为核心实现赶超战略目标。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崛起,解决实体经济基础弱化、产业结构不优等产业发展中的失衡问题也显得日益紧迫和重要,由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提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的命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要素协同的角度,首次提出要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相互协同的产业体系,在此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目前,对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内容,我国形成了框架性、方向性的阐述,但尚没有对其内涵作出明确的定义。这为日后因技术进步而动态化地调整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内容留出了空间。
在这一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新质生产力不仅包括传统的工农业现代化,更涵盖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未来产业布局,以及对传统产业的颠覆性重构。它代表着知识技术密集、创新能力强、附加值率高的产业系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驱动力。
理论界一般认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石,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资金、人才等关键要素为保障,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当然,我们也可以从结构要素入手,把现代化产业体系定义为在结构、组织、技术、金融、政策等层面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体系;或从产业升级入手,把现代化产业体系界定为是对传统产业体系的生产模式和技术经济范式进行颠覆性重构的现代化产业模式和组织运行系统等。
其实,无论是从什么角度来界定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范畴,都是指现代知识技术密集、创新能力强、附加值率高的产业系统。因此,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是国家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载体。在这一过程中,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起到关键作用,推动产业体系向更加高效、智能、绿色的方向发展。
全面理解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及相关的基础问题,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当前国内理论界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研究日益重视,但是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限于对政策文件的解释和解读,实践中迫切需要从基础理论方面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及其相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深化分析,如:为什么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提出从实现工农业现代化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什么样的时代背景、现实约束和政策含义?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和建设内容究竟是什么?面临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严重的挑战,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等等。不认真地回答这些问题,在实践中就很难真正地理解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含义及其重要性、迫切性,更难以实质性地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产业链重塑的机会。
目录
第一部分 时代背景和重点任务:新质生产力的呼唤
第一章 发展新质生产力:新时期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性目标与任务
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背景
二、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创新
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容
第二章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迁态势及应对策略
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迁的背景
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迁的特征
三、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新态势:中—美平行产业链
四、中—美平行产业链下我国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变迁态势
五、中—美平行产业链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
六、中—美平行产业链下的中国应对策略
第三章 全球FDI最新趋势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一、全球FDI发展现状
二、全球FDI变化原因和未来演变趋势
三、我国新形势下吸引FDI的对策
第四章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一、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基本内涵及表现维度
二、中间产品贸易是影响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的关键
三、“卡脖子”是当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
四、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的对策思路
第五章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统筹推进“三大任务”
一、“智改数转”焕新传统产业
二、发展壮大新兴产业
三、超前投入培育未来产业
第二部分 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核心
第六章 数据要素收益分配规则研究
一、数据要素收益分配规则构建的理论基础
二、数据要素收益分配规则的目标和原则
三、设置数据要素收益分配规则的政策建议
第七章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理论阐释
二、“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意义及当前主要问题
三、“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及建议
第八章 亚太自贸区的设立基础与发展前景研究
一、设立亚太自贸区应具有的前期条件
二、亚太国家(地区)间的贸易依存度分析
三、亚太自贸区产业合作的潜力与前景
四、“有限政府”原则在亚太自贸区试用
五、设立亚太自贸区的具体政策建议
第九章 优化全国流通网络布局 建设高效畅通的流通体系
一、全国流通网络布局的现状与基本事实
二、流通网络布局优化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三、优化全国流通网络布局, 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的政策建议
第三部分 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支撑
第十章 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经验应用于其他五个重点产业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成功经验
三、对其他重点行业科技创新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第十一章 未来产业发展研究
一、未来产业的内涵、分类与特征
二、国内外未来产业布局现状
三、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路径
第十二章 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一、我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新形势与意义
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各国产业集群政策
三、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第十三章 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路径研究
一、传统制造业的现状
二、新时期传统制造业面临的问题
三、新时期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路径
四、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的措施及建议
第四部分 改革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动力
第十四章 美西方产业政策动向、对我国影响与对策
一、美国产业政策新动向及其呈现的涉华新特征
二、美西方产业政策对我国影响及其走向判断
三、对策建议
第十五章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研究
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主要进展与成绩
二、现行保险制度在运行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与明显不足
三、深化保险制度改革、优化制度运行机制的总体思路
四、深化保险制度改革、优化制度运行机制的政策建议
第十六章 发挥国债对基础货币投放的锚定作用
一、世界主要经济体基础货币投放的历史沿革及主要方式
二、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变迁历程及存在的问题
三、国债发行、使用和流通与基础货币投放
四、以国债为“锚”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优势
五、政策建议
第十七章 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国际标准化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国际标准化面临的形势
二、我国国际标准化建设的现状与不足
三、发达国家国际标准化的经验
四、推进国际标准化的对策建议
第五部分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实践
第十八章 江苏社科数字化建设的思路、问题及对策
一、社科数字化的本质及内涵
二、江苏社科数字化建设的现状
三、江苏社科数字化的设计框架 、重点内容与重要场景
四、高质量建设江苏数字社科的建议
第十九章 产业项目招引政策的风险与化解
一、我国产业项目招引政策的变迁历程
二、地方政府产业项目招引政策的主要手段
三、各地产业项目招引政策竞争面临的风险分析
四、对策建议
第二十章 江苏省重大项目对固定资产投资支撑作用研究
一、江苏名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二、名义固定资产投资适度规模决策的综合分析
三、省重大项目投资适度规模分析
四、省重大项目的规模与结构对稳投资的支撑分析
五、持续强化省重大项目稳投资支撑作用的建议
第二十一章 “小园区”如何展现“大作为”:来自江苏基层园区的调查研究
一、江苏基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分析:现状、特征与瓶颈
二、国内外中小产业园区发展的经验与借鉴
三、加快基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