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民:传统块状产业焕新的经验启示:浙江山下湖珍珠的案例

发布时间:2024-09-09 文章来源: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作者:孙国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浙江诸暨山下湖珍珠作为当地的历史经典产业,在面对绿色养殖滞后、品牌附加值低、电商乱象丛生、行业竞争内卷、品牌信誉受损等现实背景下,通过实施新质生产力发展焕新行动,推动传统产业焕发勃勃生机。目前,山下湖珍珠年销售额达500亿元,产品辐射美国、日本、俄罗斯及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及地区,淡水珍珠交易总量占全国的80%、世界的70%以上,奠定了“世界最大淡水珍珠产销中心”的地位。


一、经验做法


(一)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珍珠产业由“原料产地”向“珠宝市场”转变


一是创新绿色养殖模式。攻克生态化珍珠养殖难题,首创“精准喂养”自动化管网式养殖模式,用智能控制系统将室内培育好的藻类精准输送到河蚌体内,从根源上有效避免养殖过程中的水体污染,河蚌“吃喝不愁”的同时也能“饮脏吐净”,走出一条“创新生态养殖、碧水清波荡漾美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二是攻克品质提升技术。引导行业龙头率先探索研发淡水珍珠插核技术,攻克漂白增光染色关键瓶颈,突破日韩技术封锁,有效弥补珠径小、正圆率低、颜色单一等缺陷,有效破解了“麻袋装、论斤卖”的传统发展方式。如该市企业自主研发的“爱迪生”品种,品质比肩大溪地、日本AKOYA等顶级海水珍珠,有效遏制国外海水珍珠高价垄断、本土淡水珍珠“高产低质”“低价低品”态势,原珠附加值提升20%。三是引领产品设计潮流。先后创建珍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等载体,聚集海内外工程师近600名、设计师200余名,帮助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30余项。主动适应消费变化趋势,锲而不舍地举办世界珍珠设计大赛,征集作品已有3200余件制品样式进入市场,引领珍珠市场设计潮流,成为饰品界的新晋“顶流”。


(二)通过模式创新实现珍珠产业由“箩筐贸易”向“开放经济”转变


一是开启电商直播模式。面对一度门可罗雀的线下市场,山下湖华东国际珠宝瞄准直播电商风口机遇,联合淘宝平台建成全国首批珠宝直播基地,开创了“产业+市场+直播”的发展新模式;2020年成立全国第二批、全省首个抖音珠宝直播基地,深化与快手、TikTok等平台合作,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抖音、快手、淘宝三类直播基地的市场。二是升级跨境电商通道。创新深化省级跨境电商集群试点,建立全国首个进口珍珠保税仓,实现注册、销售、质检、物流一体化服务。引进TikTok和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和DHL等海外头部物流公司,孵化跨境电商企业200余家,组织开展“珍珠跨境、暨放光彩”跨境直播带货活动,邀请外籍主播深入企业助力直播,推动珍珠产品货通全球。建设珍珠跨境平台公用海外仓,物流成本降低30%、发货速度提升50%。三是释放节会经济效应。通过“走出去”参展和“引进来”办会,推动内外市场一体化发展。紧抓中国国际珠宝首饰展览会、香港国际珠宝展等大型展销会契机,组织企业组团包机参展,吸引33个国家(地区)的 100多家境外企业达成长期合作,订单成交额超50亿元。办好一年一度的世界珍珠大会,持续擦亮山下湖镇世界珍珠大会永久会址金名片,推动“中国珍珠之都”向“世界珍珠小镇”华丽转变。


(三)通过治理创新实现珍珠产业由“自由生长”向“有序发展”转变


一是加强知识产权服务。针对商家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以及违反公序良俗、传播低俗文化等营销乱象,成立全国首个珍珠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供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政策咨询等服务,定期开展知识产权申报及行政、司法保护专项培训,全力护航产业发展。目前累计帮助解决产权维护案件300余件,受益1000余人。二是规范电商直播行为。出台《珍珠商品电子商务直播销售员服务规范》《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合规指南》《网络直播营销监管工作规程》等标准,规范直播行业健康发展,建成主播培训基地,发放全国首本“主播证”,累计培育主播300余人次,54名主播获颁珍珠直播专项技能证书。同时,建立法院、市场监管等跨部门协同机制,治理直播市场乱象。三是实施树牌兴业行动。成功创建“全国山下湖珍珠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在抖音、淘宝、亚马逊等电商平台开设“山下湖珍珠”专栏,已纳入本地网上店铺324家;与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珠宝行业协会联合筹建国际珠宝品牌中心,引导企业开展品牌孵化、品牌培育、品牌保护、品牌贸易,“山下湖珍珠”区域品牌价值达560亿元,胡润全球珍珠企业创新品牌榜50强企业占据三分之一。


二、主要启示


(一)把创新驱动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牵引器”


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本质特征。传统产业焕发新质生产力,需要依托创新驱动提升技术“含金量”、生态“含绿量”、质态“含新量”,从而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形成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进一步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应包括硬创新和软创新两类创新方式,其中硬创新是由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催生形成的生产力质态,软创新是由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以外的因素所形成的生产力质态,如产业模式创新、产业治理创新以及相关制度创新等。


(二)把数字赋能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倍增器”


在以“网力”和“算力”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赋能是推动传统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传统产业焕发新质生产力,要充分利用数字赋予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的数字化属性,把握数字化具有高度信息化、高度智能化、高效便捷性等特征,在供给侧和需求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广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和消费模式,助力传统产业在生产、交换、消费等领域形成新的经济形态,实现传统产业数实融合发展,进一步释放传统产业新质生产力潜能,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三)把开放发展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助推器”


开放发展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打破“封闭系统+无外部能量交换”的熵增条件,实现熵减,推动传统产业破“壳”而出、迎“新”发展、向“阳”而生。传统产业要焕发新质生产力,就必须把开放发展作为传统产业拓疆辟土和提升附加值的重要手段,敏锐发现机遇、积极抢抓机遇、大胆创造机遇,主动走出去、真心引进来,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攀升、向“新”进军、向“融”提效,托举起传统产业演进发展的“昨天—今天—明天”,力争将传统块状产业打造成拥有完整标志性产业链的“历史经典产业”。


(四)把品牌建设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扩音器”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也是生产力和竞争力。在历史长河中不少传统产业举步维艰、悄无声息,甚至走向甄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消费者缺少对其品牌认知度、忠诚度和美誉度,导致传统产业失去生命力。传统产业要解决产品卖得多、卖得贵、卖得久的难题,需要不断拥抱变革,在品牌孵化、品牌培育、品牌贸易和品牌保护中创造不负时代的品牌价值。当然,创牌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也需要因时因地制宜,在块状产业缺乏拳头品牌的情况下,可积极探索集体商标、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等创建以及加入马德里国际商标体系等,持续擦亮传统产业“新名片”。

版权声明: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研究院所有内容或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对于不遵守本声明和其他侵权违法行为,本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