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跃农:黄金水道百舸争流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

发布时间:2024-09-17 文章来源:金融博览作者:吴跃农


长江流域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将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更好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更好连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支撑。


黄金水道 全域增长


长江口深水航道维护水深12.5米,是大型船舶进出上海港和长江沿线各大港口的黄金水道,也是长江经济带水上交通运输命脉。水运载量大、价格低、碳排放量低,承担着沿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80%以上铁矿石、电煤和外贸货物的运输,物流运输占全国总量的40%,2023年达38.7亿吨,同比增长7.8%。基于坚持不懈的科学治理保护,长江水环境水生态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功能不断增强,绵延2800余公里的长江干线航道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与岷江、嘉陵江、乌江等支流航道相通,加上江淮运河打通长三角与中原经济区,共同组成干支衔接、通江达海的高等级航道网络。


万里长江,千帆竞发。上游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拥有16个5000吨级泊位、14条进港铁路专用线作业线、18万平方米大型标准化仓库,年吞吐能力达3000万吨,其大件码头装备有1000吨桥机,成为长江上游一次起吊能力最大码头。中游武汉阳逻国际港二期码头,集装箱从货轮卸下、吊装至提货集装箱卡车,全程不到10分钟。武汉—南沙港—东南亚铁海联运线路开通,陆海新通道澳大利亚—湛江—遵义海铁联运线路开通,江西南昌—厦门港—沙特阿拉伯开启多式联运通道,黄金水道已开通干线港口直达、水水中转、江海直达等各类航线20余条,下游南京江北龙翔码头多用于化工原料运输出口。2023年南京港共检查出入境(港)国际航行船舶2402艘次,同比增长28.7%,船舶数量恢复至2019年九成以上,长江航运服务能力和辐射范围进一步拓展,长江干线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2024年正式建成投用,实现了万吨级江海船舶常年直达武汉。


物畅其流,人享其行。长江客运更是连创新高。2023年,长江干线省际游轮完成客运量137.6万人次,较2022年增长近8倍,较2019年增长26.3%,长江游轮接待量创下三峡成库20年以来的历史最高值。


应该看到,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巨大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中西部地区拓展,引导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全新格局,通过上海、重庆及成都三个超大城市和武汉、杭州、南京、苏州、长沙及昆明6个特大城市都市圈自身核心功能明确定位、产业引领功能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功能明显提升来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建设全域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


长期以来,贵州、云南因大山阻隔交通不便,中上游的皖江城市带、荆江城市带、川江城市带也远离京沪交通干线及长江航运出海口,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为此,环鄱阳湖动车、成渝贵环线高铁等纷纷开通,长江经济带加速干直支达、水水中转、铁水联运等多式联运发展。上游重庆果园港开通至四川宜宾、泸州、广元等6条水水中转航线,中游武汉至日本、韩国集装箱江海直达航线实现运力倍增,下游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队规模持续扩大。宜公则公、宜铁则铁、宜水则水、宜空则空,建设空运枢纽,推进铁路专用线进港区、进园区、进厂区,提高综合运输组合效率,降低物流全链条运行成本,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流通循环效率,进一步深化运输结构调整、多式联运发展。


长三角水域船舶流量大,重点船舶多,通航资源紧张,有效疏畅瓶颈制约,显著提升航运功能,优化内河航道建设和水运体系连通,更好打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国际航运中心,以武汉港为中心的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以重庆港为中心的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以南京港为中心的区域性航运物流枢纽中心,打造好长三角江海联运工程江苏通州湾江海联运功能,形成长江港口运输体系,通过港口吞吐能力提高整个长江经济带的运输能力,支撑全域增长。黄金水道的重要意义自不待言,在大保护前提下全面提升黄金水道通航水平标准时不我待。


立体交通 内陆崛起


长江经济带加强立体交通,统筹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建设,建成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衔接高效、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更重要的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基轴强化与南北纵向通道的有机衔接,完成向东开放建设以上海港为核心的外贸集装箱运输网络和以宁波舟山港为主体的大宗散货外贸运输网络的重要目标,向西开放做实与南亚、东南亚特别是东盟十国的交通基础设施连通的重要目标,向南开放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要目标,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动脉。


高质量全覆盖的公路、铁路网是提高黄金水道立体交通物流效率的重要支撑。中部地区江西省积极对接沿江和周边省高速公路网,全面打通28个出省高速通道,建成“四纵六横八射十七联”高速公路网。江西南昌东西南北分布着16条高速公路通往全国,沪昆高速在江西境内呈东西走向,干线全长525公里。沪昆高铁快速连通东部沿海,昆明至老挝铁路开通并将延至泰国,以昆明为中心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进出口集散网络,促进加工贸易、保税物流、跨境电子商务等业务发展。


长江经济带“空中丝路”连通全球,构成黄金水道立体物流。湖北建成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拥有亚洲规模最大的快递包裹处理系统,一日达全国,次日达全球。成都拥有双国际机场,国际班列通达境外112个城市,航空枢纽客货运吞吐量、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数、外贸进出口总额均居中西部首位。安徽及江西、湖北、湖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省市是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地区,曾被认为是对外开放的“洼地”,现在以长江黄金水道为基轴的一条条交通要道将之纵横交错紧紧相连,空港、陆港、公路港、水港、口岸衔接融合的多式联运大格局加快形成,一张立体交通网,内畅外联通八方,成为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排头兵、主力军。基础设施更完善、开行方式更成熟、市场竞争力更强劲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在中西部地区不断延伸,正把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成渝贵“铁三角”经济区、经济带赫然构成,内陆腹地正成为开放前沿。重庆、成都、武汉、长沙、南昌、合肥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成绩骄人,进一步提升向西部辐射开放水平,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由此,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强势崛起。创新发展要素加快集聚,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强分工协作,并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显示,中部地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比重分别达27.3%和17.8%。江西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妩媚青山、浩渺鄱阳湖,既有水清江豚跃、林深鹿饮溪、天净万鸟翔,也有深刻变革传统发展模式,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制造强企。湖北抢抓“两新”“两重”政策机遇,武汉光谷(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湖南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大力发展绿色智能计算、低空经济、北斗等产业,持久输出重工业,物流进一步提升。


西部异军突起。四川彰显经济大省风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率先成势,2023年数字经济整体规模突破2.2万亿元大关,占GDP比重达到36.6%,今年上半年GDP增速跑在全国前列。贵州制度创新激活数据要素价值,破解数据交易产权界定难、收益分配难、数据供给难等问题,初步搭建东数西算完整产业架构,黔货加快出山越海;以“村BA”“村超”赛事为代表的“体育+旅游”激发消费新活力,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喜人。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加速。重庆今年上半年GDP总量居全国城市第四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和深圳,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强势出击,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成为全国首个拥有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的“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肩负共建“一带一路”重任:东行长江黄金水道驶向全球,西行中欧班列辐射中亚、西亚、欧洲,北行“渝满俄”班列串联中俄蒙经济走廊,南行西部陆海新通道覆盖东南亚全域。今年上半年,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货物12万标箱,同比增长54%,货值232亿元,同比增长89%。重庆为当之无愧的制造重镇,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以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材料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出色。汽车年产量超过230万辆,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50万辆,全球每生产3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是“重庆造”。重庆积极承担新时代使命和战略定位,持续提升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能级,推动通道+经贸+产业融合发展,集聚全球高端要素资源,聚焦更好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5年来西部通道目的地已从全球166个港口拓展到523个港口,以全方位双向开放为支撑,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强化运输链、金融链、数据链、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跨区域全球化深度联动。


沪江浙皖 奋楫争先


长三角水路运输货物量占全国总量的50%。长三角地区是我国货物进出口的重要门户,有我国最密集、吞吐量最大的世界级城市机场群,多个国际货运空港枢纽和海港群,以及密集的高速公路、高铁网和环线高铁,将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合肥和杭州7个GDP万亿级以上城市连成一体,航道上的南京、宁波、舟山等城市航运地位更加巩固,黄金水道优良港口角色更加凸显。它们分流上海港的压力,直接海轮或航空出口。江苏连云港是“冰上丝绸之路”母港、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并建有中哈产业园。2023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70.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1亿标准箱,分别占全国的41.5%和38.5%。


长三角港口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规模均居世界前列。从设计建造、装备制造、系统集成到运营管理的全链条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总体应用规模和技术水平位于国际前列。世界集装箱第一大港上海港以前配载一艘船需要4个小时,现在5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高效率高质量。宁波舟山港、苏州张家港港等实现干散货作业流程全自动化,生产环节向无人化智能化转变,港口服务向平台化信息化迈进,创新“一单制”,实现海铁联运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到底、一票结算全程物流服务,平均每个集装箱降低物流成本500元左右。更重要的是,长江经济带继续加快应用新能源、清洁能源,上海、宁波舟山港等具备液化天然气加注能力,上海港洋山港区完成国际集装箱船绿色甲醇加注,我国首艘自主研发建造可载运700标准箱的江海直达纯电池动力集装箱船投入运营,国际干线集装箱船舶和邮轮靠港常态化使用岸电,沿海干线枢纽港岸电设施覆盖率超过90%。


安徽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智能制造后发先至,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核心部件实现完全国产化,今年上半年增速超过8%,经济发展态势居全国第一梯队,经济总量10年间连跨3个万亿元级台阶。上海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成效显著,更好发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示范作用,2024年上半年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产值同比增长6.1%,携手江浙皖合力形成更多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在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新一代信息通信、半导体、高端纺织、新型电力设备、航空航天等重工、智能制造领域昂首阔步走在世界前列,同时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超大规模新型智算中心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加强对未来产业发展的统筹谋划,坚持因地制宜,加快推动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智能制造重点领域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以长三角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江海联运、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空间广阔,要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进一步破除妨碍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释放规模经济效应,以高水平协同联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整体合力,推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更大跃升。


(作者为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

本文刊载于《金融博览》2024年第9期

版权声明: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研究院所有内容或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对于不遵守本声明和其他侵权违法行为,本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