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
English
首页
新闻通知
研究动态
首席专栏
专家观点
长江产经圆桌会
媒体报道
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
系列著作
内部刊物
长江产经内参
长江产经专项课题报告
产经战略思维
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观察
长江产经视点
长江产经圆桌会
国外产业动态
专家视频
研究团队
驻院研究员
洪银兴
刘志彪
范从来
安同良
沈坤荣
张二震
陈传明
吴福象
陈柳
徐宁
江静
张月友
叶明
孔令池
闫东升
凌永辉
踪家峰
王兵
孙瑞东
逯建
特聘研究员
陈志龙
陈东
丁宏
邵军
施康
申斯春
沈晓杰
汪德华
王建国
王思彤
徐鸣
徐天舒
于晓华
赵建
魏浩
杜运苏
范子英
刘同山
吕越
裴育
曲创
孙国民
孙克
徐振宇
叶茂升
余泳泽
岳中刚
张得煜
张文武
运营团队
关于我们
智库简介
组织机构
联系我们
招贤纳士
智库数字化管理平台
中国经济江苏智库联合研究机制
关于联合研究机制
组织架构
理事成员单位简介
研究团队
驻院研究员
特聘研究员
陈志龙
陈东
丁宏
邵军
施康
申斯春
沈晓杰
汪德华
王建国
王思彤
徐鸣
徐天舒
于晓华
赵建
魏浩
杜运苏
范子英
刘同山
吕越
裴育
曲创
孙国民
孙克
徐振宇
叶茂升
余泳泽
岳中刚
张得煜
张文武
运营团队
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团队
特聘研究员
沈晓杰
沈晓杰专栏
沈晓杰专栏
南京大学长江产经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沈晓杰01 房地产旧模式已经拖累经济增长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情况不断,尤其是一些龙头型的房地产企业屡屡出现的资金链“爆雷”,更引发了海内外对中国会不会发生次贷危机的担心。某房地产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29个重点城市不仅新房整体成交(1429万平方米)环比下降高达37%,同比降幅更是达到46%,而且这29个城市商品住宅新增供应面积(1080万平方米)的降幅...
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闻公报中,有关房地产政策的最大亮点和创新,就是在仅次于房住不炒和预期引导位置之后,第一次提出了“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而以往强调的租购并举、长租房市场、保障房建设、满足合理住房需求和因城施策等举措都在其后。中央不仅第一次对房地产提出“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给予的期望和重视程度之高也相当少见。一、开发商债务爆雷,引发对现有房地产模式重新审视在房地产和住房供应顶层政策设计中,第一...
中国的大都市、小城镇和乡村,如何才能通过空间结构的优化,实现人口分布和产业分布的最佳配置?看起来这是个技术问题,但根本上事关现有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体系。谈到中国乡村,谁也回避不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最早进行改革的中国农村,改革了四十多年至今依然是相对贫穷和落后地方,和城市的绝对差距越拉越大。如果借用它国的名词,用铁锈化来形容当今中国北方的部分乡村,再恰当不过。在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指出中国“发展...
运筹和规划中国的十四五规划和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有一个绕不过的“鸿沟”,就是日益扩大的城乡差别和城乡人口分布的日益极化。在城市愈加“欧洲化”的同时,乡村的“非洲化”也更加突出。与此同时,中国的城乡人口分布两极分化更加突出。一、城乡人口建设用地倍差加剧,“大国大城”城镇化难以为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城乡人口分布的比例还是36.22%比63.78%,到了2010年...
沈晓杰:长三角一体化只有从上海都市圈破题,才能使国家的宏伟战略迅速转为民众、企业和政府同心协力的巨大行动。那么上海都市圈该如何划分?长三角一体化只有从上海都市圈破题,才能使国家的宏伟战略迅速地转为民众、企业和政府同心协力的巨大行动。01上海都市圈该如何划分,谁又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在各种长三角一体化的议论中,常有人把长三角和东京都市圈放在一起做比较。确实,从土地面积、人口分布和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例来说...
沈晓杰:在长三角一体化实施上,一大问题就是“官热民冷”。如何塑造一个公众都感兴趣、利益影响面大的战略目标尤为重要。长三角一体化几十年来一直是中国国家的“重点工程”。尤其是两年多前国家最高领导人把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从中央部门到长三角三省一市政府就举措不断,中央层面还专门出台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此前,沪苏浙三地还在结合部共同打造“长三角生态绿色一...
当前乡村振兴面临土地指标约束我国经济要保持可持续的优质高速发展,占国土面积绝大部分的乡村,既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和矛盾突出之地,更是未来发展最大的空间和市场所在。据初步估算,如果我国乡村像城市那样大面积实施现代化,仅农村的住房更新改造、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农村社会保障投入以及乡村新型经济发展等,就会在未来15年内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200万亿以上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空间。平摊到每年约有1...
根据官方公布的农村居民人均住房50平方米的水平,到2017年末,全国农村居民总的住房建筑面积应该达到400亿平方米。但现实中,中国农村总的居民住房总量究竟有多少?除此之外,乡村现有存量住房中,又有多少需要推倒重建成功能现代、结构安全和绿色环保新型现代的宜居型农房呢?据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久前公布的2017年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在中国大陆244.9万个村庄中,7.56亿的户籍人口共实有246.2亿平方米的住宅(人均32.6平...
原载:FT中文网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81141沈晓杰:中国乡村的空心化、贫穷化和边缘化,恰恰为中国下一步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发展的潜力。中国的决策者对此也有基本的认识。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增强忧患意识”代替了前年的“稳中求进总基调”,对经济形势的分析也突出了“ 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在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国家主...
中国改革开放至今40年,中国农村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它并没有和国家整体或城市同步发展,其所面临的问题仍旧是系统性和全域性的,这是否证明中国农村的改革真的失败了吗?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时期。一方面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仅还有两年左右的时间,而现在中国乡村的现状与发展,与当初预期到2020年所实现的初步现代化的设想,距离相差甚大;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战等新增的负面变量,也使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农村改革”系列】在前面的两篇文章(《乡村振兴,希望在城市中产阶级》、《如何破解中国式养老困境?》)中,笔者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动能和化解中国老龄化社会养老困境两个方面,阐述了把新下乡作为系统解决当今中国社会“不平等不均衡”这个主要矛盾的新国策的必要性。但是,如果人们只把新下乡巨大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归纳为只有上述两项的话,就会遗漏了它意想不到的的另一巨大的社会功能——疏解长期悬而未决的大都市人口过...
【“中国农村改革”系列】在今年的中国“两会”上,养老并不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养老”的字数虽然比去年多了一倍多(14:6),但似乎并没在“两会”上形成特别的热门的话题。倒是新华社在“两会”期间发的一篇“养老不能靠政府”、呼吁“多支柱养老金体系助力破解全球养老难题”的文章,在社会引发众多议论。甚至有不少人认为,从当初的 “计划生育好,国家来养老”,到“养老不能全靠政府”,...
【“中国农村改革”系列】正在召开的中国“两会”,有一个在顶层相当热门和高频、但却未被一般媒体和舆论足够重视的话题,这就是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虽然最早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但这次“两会”上高层重视和突出的程度还是让人出乎意料。不仅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独把“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单列一章(位置仅在“打好三大攻坚战”之后),超过...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9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
/
2
跳转到
个人专栏
沈晓杰专栏
沈晓杰:以国民住宅产业发挥房地产的稳增长功能
沈晓杰|探索新模式:中央房地产政策新的重大信号
沈晓杰|探索新模式:中央房地产政策新的重大信号
沈晓杰:不唯农,才能实现乡村去铁锈化
沈晓杰:“十四五”城镇化:开启中国小城镇时代
沈晓杰:谁能争得上海都市圈一体化万亿级蛋糕?
沈晓杰:激活长三角一体化,从上海都市圈破题
沈晓杰:让高科技为乡村现代化释放更多土地红利
沈晓杰:乡村现代化:中国发展最大底牌
沈晓杰:谁能扛起再造中国现代化的重任?
沈晓杰:中产阶级和十万亿级产业:乡村振兴加速器
沈晓杰:“腾老换青”缓解大都市的城市病
沈晓杰:如何破解中国式养老困境?
沈晓杰:乡村振兴,希望在城市中产阶级
沈晓杰:开启中国农村改革2.0版
沈晓杰:中国农村改革失败了吗?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