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彪、赵伟、徐宁: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应强调稳定和提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占比
作者:刘志彪 赵伟 徐宁 发布时间:2021-11-10
针对我国产业体系有“脱实向虚”的不良倾向,怎样才能保持和强化制造业的实力与地位?现在很多地方政府根据十五规划中提出的“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具体要求,纷纷在各自制定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地提出制造业占比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看起来是为了稳定实体经济,其实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它不仅难以实现,而且不利于贯彻中央提出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要求。01制造业占比下降是产业结构演化的一般规律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产业结构演进服从“配第-克拉克”定律以及库茨涅兹、钱纳里等人的研究结论。产业结构的演进一般呈两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非农化和工业化,农业产出和就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制造业构成的第二产业的产值和就业比重持续上升;第二个阶段是经济服务化,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占产出和就业的比重持续上升。当代国家工业化完成尤其是“基本实现现代化”时期,第三产业产出和就业比重,无一例外地占六成以上,甚至达到七成以上。以制造业立国的德国、日本两大经济体为参照。德国在二战后的60年代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达50%以上,之后进入经济服务化阶段,第三产业占比在70年代超过二产,80年代超过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