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跃农:从产品竞争力看日本制造和企业家精神

发布时间:2022-11-16 文章来源: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作者:吴跃农


吴跃农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 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一、从中日贸易看日本产品的竞争力


2020年以来,虽然遭受新冠疫情的冲击,但日本对我国贸易出口持续跃升式增长。中日两国贸易总额约占到日本国际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从日本企业来看,日本大企业产出投向中国市场最高达50%以上,如日本电气机械制造企业TDK,2020年中国市场比例占到53.0%。2021年中日贸易总额371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7.1%。其中,中国对日出口1658.5亿美元,同比增长16.3%;中国自日进口2055.5亿美元,同比增长17.7%。


其一,生活用品高质量深受欢迎。日本是最受中国顾客青睐的商品出口国。汽车、电器用品的精工制造、技术质量过硬,能够“触动消费者心弦”。日本产品全球畅销、渗透全球生活各个方面。汽车类本田HONDA、丰田TOYOTA、铃木SUZUKI、日产NISSAN、三菱MITSUBISHI、马自达MAZDA、五十铃ISUZU,电子产品类富士通FUJITSU、柯尼卡KONIKA、索尼SONY、JVC、松下PANASONIC、东芝TOSHIBA、奥林帕斯OLYMPUS、尼康NIKON、佳能CANON、美能达MINOLTA等畅销我国。顺丰速运(日本)公司2020年对中国的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50%。2021年日本农产品出口额较上年增长25%,首次突破万亿日元,达1.24万亿日元(约108亿美元)。在出口目的地中,中国内地以19亿美元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紧随其后的是中国香港及美国,出口额均为14.6亿美元。因此,就整体而言,日本农水产品出口中三分之一多投向中国市场。


其二,机电产品、化工产品、运输设备、贱金属及制品、光学、钟表及医疗设备等是贸易顺差主力。我国的技术差距、生产不出来、生产得没有那么好是根本原因。日本在制造设备、特殊化工产品和电子产品类供应方面仍然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制造强国。如日本的陶瓷科学一直居世界前沿,尤其在新型陶瓷材料,特别是先进陶瓷敏感元件等领域,占有绝对领先优势,热敏、压敏、磁敏、气敏、光敏等各种先进陶瓷产品垄断全球市场。同样,不论是传统的日用陶瓷、玻璃、水泥和耐火材料,还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日本都位居世界前列。又如2013年以来我国一直是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2017年至2018年安装量是世界的38%,2019年略有下降,但安装量仍大于欧洲与美洲的总和。工业机器人产量2020年激增19.1%,但国产化率还有一定距离,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减速机和伺服电机由日本厂商主导,尤其是中高端市场,我国使用的减速机超过75%是纳博特斯等日企生产,这些部件占中国产工业机器人成本的三分之一以上。


其三,更关键的是,日本在决定工业产品“心脏”、“神经”领域——半导体材料领域的技术实力、设备制造实力和市场份额均居全球领先地位。日本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的实力非常强大,从 VLSI 公布的 2020 年前十五大半导体设备厂商排名榜单来看(注4),美国厂商 4 家,日本厂商 7 家。芯片生产最重要设备是光刻机,在OLED显示屏生产中,最重要的设备是蒸镀机,目前只有采用日本CanonTokki公司生产的蒸镀机才能蒸镀出品质最高的OLED屏幕。除了需要蒸镀机,最高精度的蒸镀掩膜板直接决定最终面板分辨率以及生产OLED面板的良率,也只有一家日本公司才能生产。2021年日本对我国主要出口商品中,半导体制造设备和半导体电子部件出口金额分别增长了29.7%和17.5%,有机化合物增长36.2%(注5)。韩国因芯片对我国贸易也是长期顺差,但日本对韩国更是顺差,韩国全部品类的对日贸易逆差维持扩大态势,更“致命、卡脖子”的是金额最大的芯片制造设备,2021年进口额比2020年增长44%,增至63亿美元。


二、日本制造优势因素


毋庸置疑,日本的开放国策、更早向西方看,工业化起步早是重要因素。明治时代(1865年—1912年)变革图强,使日本在短短几十年间从闭关锁国封建国家转变为工业化国家。


日本最重要的是近代重工业快速发展。中国与日本在近代几乎同时向西方先进制造业、工业文明学习,但日本没有乱花迷眼,没有什么来钱就干什么,日本当年根本没有上海那样纸迷金醉国际大城市,没有十里洋场,而是一门心思发展重工业,提高国家工业化水平,抓住冶金业不放松,大炼钢铁,培育国之重器,终于成功,重工制造后来居上,成为质量标杆,并形成一批著名实业制造业企业。


强大工业制造优势、科技创新优势、强大金融实力和政府的有为引领,是日本做稳制造强国的四大支柱。


强大工业制造——二十年来日本成功实现经济软着陆,完成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苦练内功,日本早就抛弃沦为低端制造的家电之类产业,顽强迈开科技升级步伐,科技创新力健旺,其工业化领先水平、企业技术话语权和产业链主动性掌控力突出。精工制造、材料科学、尖端机器人独冠全球,其数码消费电子类、真空蒸镀机、精密机床产业、半导体高端材料、碳纤维产业、摄像头领域、高端电阻,电容,电感等产业及医疗诊断设备领域、智能机器人、精密减速机、氢燃料以及AI设计的服装、超高真空扫描探针、传感器及测量仪器、锂电池技术NCA等产业方面具有无可置疑的技术高端水平。


日本制造在全球是顶级水平的,在不少领域超过德国,处于全球第一位置。日本产业靠技术创新垄断还集中在光学技术产业链、全球先进的医疗精密设备、全球无所不知的办公设备、全球汽车零配件及汽车电子以及全球占有率极高的电梯领域、独霸世界的钢铁冶炼技术及设备、全球三分天下的中央空调、全球独占鳌头的动漫产业、闷声发大财的网络金融业等。


日本一些老牌企业依然生机盎然,可谓老树新花。如在电子元件方面,电容和电阻是电子工业的黄金配角,分别有200多亿美元和百亿多美元的市场,日本是“头号玩家”,村田制作所、TDK企业为代表占据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高端制造实力和强大精工制造能力成为日本最重要王牌。工业制造高度自动化,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机械设备和工业机器人制造大国。


日本企业创新和开拓全球市场能力绝不容小觑。日本制造了世界第一个三角插头,第一列高速火车,第一艘航空母舰,第一张CD、DVD、蓝光光盘,第一台电子计算机Casio,第一只石英手表,第一台笔记本电脑(东芝T10000),第一台录像机,第一台液晶电视,第一台混合动力车——丰田普锐斯已经在全球销售1000万台;YKK——吉田拉链,是拉链行业鼻祖,卖到将近人民币400亿的全球营收,代表着全球行业标准,采用精确工艺、原料和管理方法,YKK价格是其它牌子拉链的10倍左右。即使如此价昂,因为不可代替的优良品质,YKK 仍是拉链行业最大的市场份额拥有者。而丰田车企集团2021年营收313,795亿日元(约相当于1.6-1.9万亿人民币),为我国2021年500强企业中民企第一京东集团营收的1倍以上,更重要的是,丰田并没有吃“老本”,而是燃油车、电动车、氢能源汽车三管齐下布局的勃勃创新企业。


日本精工制造务实敬业精神使产品在市场上拥有极好用户体验和口碑,从而广泛并长久占据全球市场,这使日本经济依然坚挺,日本企业因而拥有更多研发经费,形成良性循环。


强大科技创新——日本手握核心王牌就是永远保持科技创新领先优势。日本提出“技术立国”战略,科学家是先进技术之源,日本拥有第一流本土科学家,截至2021年日本有27人获得诺贝尔奖,获奖人数仅次于美国高居世界第二,而且大都是含金量较高的自然科学类奖项。日本在科技创新研发领域始终保持世界领先,日本的研发投入占全球研发投入总量的20%,而其人口只占全球的2%。日本的科研投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4%,其中77%来自企业,而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平均水平只有2.3%。全球十大发明型企业中,有八家在日本,其专利发明集中在电子、机械、精细化工、纳米新材料、新能源与环保等高科技行业。


日本保持领先世界的企业研发水平和高端制造实力。日本很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集团和大公司,如丰田、东芝、本田、佳能、日产、索尼、松下、夏普和三菱等等,都拥有极为强悍科研实力。日本精工制造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早就与时俱进智能化、数字化,如丰田整个焊接车间有1500-1800个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分布在流水线两侧,全自动化焊接3000多个焊接点,实现多种车型的混合生产和高精度车身制造。


说日本是全球顶尖科技企业创新之“魂”并不夸张。世界上几乎所有高科技公司,比如三星,intel,苹果,高通等等,如果没有日本的高精度设备、高精度配件和技术解决方案,这些公司所有创新突破则只能是“纸上谈兵”、“沙上楼阁”。量子计算机速度是现有计算机的1亿倍(10的8次方),而量子计算机的多项基础技术源于日本,D-Wave量子计算机是由当时在日本NEC研究所任职的蔡兆申和中村泰信于1999年在全世界率先实现的,而它的基础是源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西森秀稔和门胁正史教授提倡的“量子退火”理论。


强大金融实力——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破裂,股价和房地产价格一路狂跌,银行资产大量缩水,不良贷款增加,经济急剧下滑,跌入衰退的深渊难以自拔。有人把这次泡沫经济破裂称为“二战后日本的又一次战败”。此后进入了长期的经济低迷时期,被称为“失去的20年”。


经济学者通常说日本经济二十年来陷于严重衰退,这有自身原因,也有广场协议美元霸权、货币战争中被强压低头的无奈牺牲,1984年底,美国对日贸易逆差突破1000亿美元。1985年9月,美国加上英、法、德与日本签订“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大幅升值。到1988年日元兑美元几乎翻了一番,从238∶1骤升至128∶1。一方面,日元升值削弱其向全球铺天盖地的出口,另一方面,日元升值造成日本企业大肆进行海外投资,购买美国资产。


日本经济、金融实力到底强不强?这里有个看日本经济的角度问题,日本GDP仅计算的是本土GDP,他的资本,技术,工厂不断向外转移,形成了“本土日本”与“海外日本”的同构。现在中国,英国,美国等国家的GDP包括了日本公司创造的GDP,但却并没有统计在日本的GDP之中。日本鼓励国内资本输出,日本金融实力依然强大。日本一直是世界上最大债权国,2010年,日本的海外净资产总计为3.07万亿美元,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5.8%。到2015年日本的海外资产已经接近10万亿美元,是国内GDP的两倍,是中国GDP的80%。2021年末,日本对外净资产高达411万亿日元,比2020年末增加56万亿日元,连续31年居世界首位。


政府有为引领——日本是西方自由市场经济,但政府治理受东方传统文化影响,决不是厕身一边无为而治的“小政府”:一是规划、布局和推动科技创新。日本走过一条从外贸立国引进技术之后转型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1949年日本确立外贸立国政策,通过《外贸及外汇管理法》,第二年又通过《外资法》。在此政策下,实施技术引进,引入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专利,吸收、消化并改良。上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提出“以科学技术创立国家”的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模式由引进、吸收、消化转变为自主创新,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科研创新的政策,并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和政府投资,使得日本科技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半导体行业取得突破性发展,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是时日本研发经费平均达到GDP的3%,居发达国家首位。进入21世纪,日本政府在第二次科技发展五年计划中提出三大战略任务:知识创新——把科技进步作为立国之本;知识转化——将科技进步转化为生产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造福社会——依靠科技进步维护国民健康和生活质量、保障国家安全、防止灾害侵袭。二是引导和推动产业发展。日本政府充分考虑经济增长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对新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与经济活动相关的技术契机,能够利用这些契机的公司,以及能够支持这些公司的机构。由此,政府考虑具体举措引领推进关键产业——哪些行业和技术为未来提供最好机遇?大学科研应该如何与企业挂钩?2021年至2022年,智能手机、家电、汽车等产品的半导体在全世界处于短缺状态,日本政府设立6000亿日元规模的基金以支持半导体行业,引导、推动相关企业提高产能、创新产品。日本正在全力投入面向未来的12大新兴技术: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机器人、次世代基因组技术、自动化交通、能源存储技术、3D打印、次世代材料技术、非常规油气勘采、资源再利用,其中百分之90已经做到了世界前三,一些项目已经做到世界第一,如大数据云计算,新材料,资源再利用,能源存储、机器人等。面向未来,日本的洁净能源发展战略是在氢能、电池等产业领域拥有其他国家无法取代的自主关键技术,拥有议价能力。三是教育均等化和从娃娃抓素质培育。日本通过立法,实现教育均一化,偏僻乡村都拥有与大城市同等教学设施和师资,“穷孩子”和“富孩子”均等教育机会。日本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和对娃娃人格、素质的培育,孩子上下学不许家长接送,幼儿园就培养孩子独立脱、穿衣服习惯和耐寒意志及灾害避险、自救实战训练,培养孩子养成独自处理生活的能力,懂规矩、守礼仪。家庭内重视读书氛围,从小就培养学生求知欲望,为今后投身科研打下良好基础。如此,直接提高人力资本,这对现代科技、文化的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日本教育不仅普及率高,而且教育水平也很高。日本坚持教授治校的核心地位,保持大学学术研究氛围,高端人才层出不穷。日本教育的核心是做事情的热爱、个人探索精神、好奇心和社会责任感,日本人普遍做事比较认真,执行力很强,只要看准了,就会一直做下去。


三、日本企业家精神启示录


日本制造的最大关键是事在人为——事在企业家、企业员工所为,日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的主要启示是——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治理企业——“天地人、智仁勇”企业家文化。日本企业家深受中国儒家文化民本思想、道家学说、孙子兵法影响。“天地人”来源于《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国古代商人信奉“因天时、乘地利”。“智仁勇”则是儒家的“三达德”,来源于《论语.子罕》,孔子说,“智者不惑,仁者不犹,勇者不惧。”,而《礼记.中庸》亦说,“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中国文化内涵和日本企业文化融汇贯通成“《论语》+经营算盘”的“天地人、智 仁勇”企业家文化,强调集体意识和“人和”团队精神。将“士魂商才”确定为企业家理想人格,以知识分子的理想与精神去学习经商才能,既要有“士”的操守、道德和理想,又要有“商人”的才干与务实。


老子《道德经》告诫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稻盛和夫说,只有先把简单的事做好,才能做出不简单的事;先把平凡的事做好,才能变得不平凡。把当下做到极致,未来自会迎刃而解。商业道德只需要“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商业竞争就是要从这些人人皆可遵守的道德准则出发,信守双方之间协定,善意而诚实经营。由此,日本企业发展并形成独特的经营管理模式,比如“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 和“企业内工会”等,被当作日本式经营的三大法宝。


第二,尊重“地头力”——企业员工创造力是最宝贵的。“地头力”是稻盛和夫的一贯思想和逻辑起点。稻盛和夫曾经把经营成功概括为,“现场有神灵”和“答案永远在现场”。他真正意识到公司成败与全员的地头力密切相关。在他看来,公司运营的第一目标,不是为了股东利润,也不是为了客户利益,而是为了公司员工及其家属的幸福。他坚信,一个公司无论规模多么大,只要建立起员工心有所属的平台,就可以释放全体员工的地头力,只要能将拥有朴素、开朗的心的人才齐聚一堂,让大家团结一致,公司就可以持续拥有竞争力,就一定能够成就大的事业。稻盛和夫认为企业最重要的在于三个要素:专业人才、金钱、技术,只要有这三项要素,就有经营。在这三者之中,人才又是最重要的。正是窥见到这个秘密,他在京瓷搞了1000多个“变形虫”组织,最大限度取消官僚层级,最大限度让每个人贴近工作现场,释放他们的地头力。


日本优秀企业家精神帮助企业创造出一套属于日本文化特色的管理模式,丰田汽车的生产模式TPS就是突破生产瓶颈时创造出来的新管理模式,其生产效率与成品及格率之高是其它企业做不到,也是不可想象的。丰田企业文化是,丰田最大的财富不是汽车,而是丰田职工,优良的思考,优美的产品。同理,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他的管理经验为世界企业界奉为圭臬,他创建的松下电器公司,已经拥有150多家工厂,且其中50家为全球行业中最大公司。他提倡“全体职工的经营”,“促使众人的智慧”,他的管理名言是“造物之前,必先造人”,“经营即教育”,“人就是企业”,上世纪50年代,松下幸之助就创建“员工持有股份”制度。松下最为核心的哲学理念、企业经营之魂是:坦诚之心。松下电器的成功,源于松下幸之助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在于他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对“人心”的经营,最根本的一点是对员工的尊重。


第三,失败是磨难,成功更是磨难——磨炼出企业家纯净心灵。稻盛和夫认为,成功和失败都是一种磨难。要学会的是在风雨中舞蹈,把挫折看作是磨砺灵魂的机会。每一个挫折里,都隐匿着一些新的可能,可怕的不是挫折,而是面对挫折消极的态度。只有扛住压力和痛苦,不断总结和反思,才能化挫折为财富,激发出人生的无限潜能。稻盛和夫创办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他说,“做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认真拚命地工作,除了拚命工作之外,世界上不存在更高明的经营诀窍”;日清食品创始人安藤百福说,“日常的经验和经历很多,就看是否能抓住”;夏普创始人早川德次说,“没做之前说不行,注定要失败”;松下电器松下幸之助说,“如果一直坚持,就可以获得成功,放弃才是真正的失败”。


日本企业家精神坚持这样的认知:成功更是磨难。有许多企业家,可以经受任何灾难困苦的炼狱,却偏偏经受不住成功的磨难。对待艰难困苦,人们往往会铆足劲,枕戈待旦,以百倍的警惕对待任何一丝一毫的危险。可是当成功降临,他们却看淡了那些更巨大、更可怕的风险,停滞不前,一种傲慢的松懈自负和盲目乐观毁了他们。还有人成功了,觉得自己了不起,得意忘形、出言行事跋扈,态度变得令人讨厌,表示其人格堕落了。


日本真正成功的企业家,始终领悟到只凭自己无法有此成就,因而更加努力,更注重团队精神,更关爱员工,也就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人性。真正胜利者,无论是成功或者失败,都会利用机会,磨炼出纯净美丽的心灵。


第四,双脚必须踏在地上——务实专注持久传承。务实专注持久传承、不贪快贪大是日本许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特点和优势,日本文化追求精致精细之美,日本企业家骨子里追求精工制造丝丝入扣无懈可击和形质至臻至美,他们有着不惜把99.99%的精力用在0.01%的产品提升上的水滴石穿精神和苦行僧功夫,真正做到生产过程和结果的精益求精。日本公司从老板到管理人员一般不会整天待在办公室里,而是经常身穿工作服在生产第一线亲自操作、解决问题。


日本企业有一代人做一件事、几代人做一件事,甚至几十代人做一件事传承下去的坚耐性。保持低调、专注、恒力,主业,不为乱花迷眼和分神,做企业不需要企业老板到处演讲,好产品、耐久的产品不需要到处打广告。根据日本经济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的调查,全球拥有最多长寿企业的国家就是日本。全日本超过百年的企业有5.2万家,其中有7家企业的传承历史超过千年。株式会社金刚组,创办于公元578年我国南北朝时期,是有1444年历史的建筑公司,为全球最古老家族企业;还有位于日本北陆石川县小松市粟津温泉的法师旅馆,是一家经营时间超过1000年的家族企业;庆云馆在705年成立,距今1300多年。


韩国中央银行曾经发表《日本企业长寿的要因与启示》报告书。报告书数据显示,世界上持续存在200年以上的企业有5586家,分属41个国家,让人惊叹的是其中半数以上3146家集中在日本。日本企业家精神中祖业子传精神十分突出,企业家的儿孙以传承家业和祖传技艺为荣。日本企业不仅寿命长,而且力量强,技术领先,1930年丰田公司向英国企业转让了自动织机专利技术,日本“技术出口”从此一发不可收。日本从一开始的仿造创新到引领世界的技术自主创新,其守正创新动力代代相承,青出于蓝。

版权声明: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研究院所有内容或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对于不遵守本声明和其他侵权违法行为,本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