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龙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陈志龙专栏

陈志龙:防范金融风险需要坚定的国家意志

发布时间:2019-01-23 文章来源: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作者:陈志龙

反危机,需要坚定的国家意志和“压倒一切”的雷霆国家行动。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就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黑天鹅”、“灰犀牛”出现在这个重要会议的讲话中,说明决策者的理性、冷静和清醒。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越要有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忧患,随时做好反危机的应对准备。

总书记的最新讲话体现了国家总体安全观的这一重大而鲜明的时代主题,思想深邃,内容全面,对传统的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新的拓展,对指导我们党在领导新时期的伟大实践和伟大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中突出强调国家安全问题,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当今时代,国家安全中军事因素分量相对下降,经济金融因素的重要性上升。中国作为经济规模90万亿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举足轻重的世界重要金融大国,经济金融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金融安全作为大国经济安全的核心被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在各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样,风险点也不一样,但存在共同点。资产泡沫既有可能出现在资本市场上,也有可能发生在房地产市场上,还可能在影子银行、金融衍生产品方面。这几年,我们是有许多教训的,经历了2015年以来的资本市场、汇率市场异常波动的考验,数万亿的P2P平台爆雷,股权质押风险等等,我们应该对此有更深更痛的领悟。

当前,房地产市场处在一个敏感时刻,从来没有一个“伟大的国家”是建立在钢筋混凝土上的,如果国家的财富如果不是建立在居民收入有效增长之上,而是建立在房地产价格膨化基础上的虚拟财富是虚幻的。不少国家就是在这种昏昏然的超越中迷失了方向,摔了大跟头。决策层深刻认识到房地产之与经济金融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所以会议强调指出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要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方案,防止市场大起大落。要加强市场心理分析,做好政策出台对金融市场影响的评估,善于引导预期。这是吸取了资本市场近年来多次大起大落、“异常波动”的深刻教训后作出的黄钟大吕般的警告。房地产和资本市场一样,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房地产与金融安全骨肉相连在经济金融领域构建基于国家总体安全的全面的、战略性的防护协同体系已是迫在眉睫。所以,会议提出要加强市场监测,加强监管协调,加强预期管理,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书记关于国家总体安全观的阐述对指导金融工作具有特殊意义。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体量巨大的转轨国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个底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时指出,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必须充分认识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扎扎实实把金融工作做好。前央行长长周小川在党的十九大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开放日上回答记者问时说,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来讲,现实的金融风险就是所谓金融机构不健康的风险。“如果经济中的顺周期因素太多,使周期波动被巨大地放大,在繁荣的时期过于乐观,也会造成矛盾的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出现所谓明斯基时刻,这种瞬间的剧烈调整,是我们要重点防止的。”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候,货币和资本市场都较为脆弱,对于汇率浮动和国际化问题,“人民币先生”认为这要更加依靠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至于“人民币更多地成为可自由使用货币,是一个长期的进程。尽管过去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这个过程还没有走完,所以今后还会继续向前推进。至于扩大人民币波幅,这并不是当前最紧要的事。”这贯彻了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方略:“人民币国际化是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不可急功近利,不要操之过急,能干多少干多少,时机好就干得快一些,时机不好就干得慢一点,一切以我国发展的根本利益和经济安全为依据。” 金融业的改革开放需要学习借鉴外国有益经验,但必须立足国情,从我国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我国金融发展特点和规律,不能照抄照搬,不能急于求成。我们对自身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脆弱性要有正确的评估和清醒的认知,在国内产业转型尚未成功、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金融资产定价机制不健全、金融监管体制不成熟、资产泡沫依然严重的环境下,仓促盲目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放任本币单边下跌,对外汇储备缩水坐视不管,将酿成大概率的风险事件。经过艰苦努力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在宏观审慎框架下,在经济运行平稳、金融系统较为健康的环境下进行,不能鲁莽冒进急于求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中一些不成熟的鲁莽冒进行为得到了纠正,有效防范了系统性风险。

防范重大风险是一场伟大斗争,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提到人的积极因素,提出要要加强市场心理分析,善于引导预期。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对于经济工作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而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建设,有效管理市场预期,防止噪声扰市。近年来,我们这方面的教训是十分惨痛的。2015年股灾之后启动8.11汇改,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双双触顶回落。到今年1月底,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近14%,外汇储备从触手可及的4万亿美元跌破3万亿美元。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持续下行给经济金融运行造成巨大的心理阴影和压力。负反馈机制的放大效应蔓延,资金外流加速,股市债市齐跌,金融风险持续加大。一些地方甚至出现恐慌性的排队换汇场面。一段时间,各种市场信号较为混乱,形势非常严峻。面对15%的货币贬值和短时间外储打掉1万亿,市场恐慌情绪已经出现。彼时居然有极不负责的所谓专家学者叫嚣“跌这点算什么,跌回十八年前也不要紧“,“再跌百分之十也不要紧,三万亿外储还是嫌多了”,甚至有人出馊主意“让人民币一步贬到位,抓住难得的时间窗口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些一向鼓吹通过大跃进手段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和可自由兑换的人粉墨登场,各种惊悚吸引眼球的论调甚嚣尘上,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中国股市场去年蒸发掉十多万亿,投资者亏损累累,资本市场的困境必然负反馈传导到实体部门,消费不振、大量的质押频临爆仓,并拖累实体经济,但居然有人说“越跌越放心”,这样的言论对投资者信心构成极大的伤害,有悖中央防风险的精神和建立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的根本要求,造成投资者对管理者公信力的怀疑,这种不信任感在市场中形成叠加和不断自我增强,使得市场信心的复苏异常艰难。普通投资者在资本市场难觅财富效应,也使得以消费为主导的国家转型战略的实施艰辛备尝,房地产独木难支。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高度考虑,类似这些造成市场恐慌和混乱的噪音必须坚决干预,努力实现“在线修复”以恢复市场信心,防止市场被各种别有用心的噪音“突袭”后的异常扰动。

西方最奉行不干预自由市场的国家,在经济金融市场呈现“俯冲式”的临爆状态时,都有坚决的危机干预和管理,保证让市场“先活下来”,而不是机械教条地奉行政府不干预的市场原教旨主义,让市场失血而亡。次贷危机中,美国政府排除干扰果断救市,财政部长可以下跪向国会求援“拯救美国”,总指挥之一的伯南克说“自由市场理论是一首经济学的赞歌,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者的天真,让他们见鬼去吧。”宏观经济决策部门在经济处于“俯冲式”的风险状态时,要迅速对事态可能的发展方向有清醒预判,要防患于未然,及时果断地对政策作出矫正。一架巨型飞机如果任其“俯冲式”失速下坠,后果难以想象。因此首先要做的工作是要不惜一切代价,努力把这架大飞机拉起来,让其进入平稳飞行状态。这次会议提出的防范多个领域的重大风险,意在将近期风险管理目标和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变有机结合起来,在面临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时,该出手时就出手,该祭出“火箭筒”就不用手榴弹,这体现了反危机的坚定的国家意志和压倒一切的坚决的国家行动。特别是面对重大金融风险时,只要有利于市场稳定的措施都可以采取。但制度和政策的协调难,在需要果断行动时犹豫不决,其代价是痛苦的。格林斯潘曾说过,“当金融体系的活力之源突然面临流动性黑洞时,美联储必须慷慨地采取行动,承担起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角色,把一个‘紧急安全阀’装入美国的金融体系。”宏观经济决策部门在经济金融处于“俯冲式”的风险状态时,要迅速对事态可能的发展方向有清醒预判,要防患于未然,及时果断地对政策作出调整。这是美国人的教训,也留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版权声明: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研究院所有内容或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对于不遵守本声明和其他侵权违法行为,本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最热文章